日常习茶--再品“开元遗春”

泡茶艺术

泡茶

品茶

味觉的审美

首倡 · 叶羽晴川

文:一石头

题记

“开元遗春”,一款生普茶。它是叶羽晴川老师的第一款拼配茶,也是叶老师至今为止的唯一一款拼配茶;惊艳了如茶工作室4年的时光,是诸位茶友念念不忘的念想之茶。(注:至于为什么叫“开元遗春”,以及这饼茶的包装纸图案的讲究,此处略表。)

三年前我有幸得到了一饼,作为前一年来写了十几万字的茶会回顾的奖励。当时在场的茶友们都投来了艳羡的目光,我自己倒是除了意料之外的惊喜外,对它是不是“开元遗春”倒也并不是的十分的在意。什么第一、唯一的,也就是一饼不错的生普罢了。

又过了两年,某一天,我突然意识到这饼茶的意义完全不在于它是一饼什么茶,而是叶老师把他认为特别珍贵的、价值远超于价格的“开元遗春”送给了我,以此感谢我在如茶工作室第一年稚嫩期的艰难所做的支持和信赖,当时夜深,我却心潮澎湃。

所以,请原谅我之前的粗糙,因为我已经在变得更加柔软和精致的路上了。

所以,我的这饼“开元遗春”估计收藏的意义大于喝的意义了。至今尚未开饼。^_^

四年来我也陆续在工作室喝过几次,却完全没有喝到其他一些茶让时让我来得惊艳和心动。似乎我的耳朵已经隔绝了其他茶友对这款茶的赞美,我的嘴和舌头却还没有喝出它的好的能力。四年以来我与此茶不很相应,我一直觉得“开元遗春”于我,是一款“说的”比“喝的”好的茶~~今天,趁着叶老师高兴、英子老师有空,请出一泡再品!

正文

工作室最近连办了两场 “拼配茶的技术和艺术”。因为时间的关系,我都未能参加,很是遗憾。趁着热度还在,我把它纳入了日常习茶的内容之一,一到工作室就直奔主题、找叶老师补上了最关键的一些内容。

“拼配不等于拼凑,拼配的目的是那些大的茶厂为了保证每年巨大产量的茶叶、其品质的稳定性而实行的技术手段。因为茶叶说到底是农作物,一旦天灾人祸的,茶叶的产量、(局地)茶叶的品质肯定会受到影响。这时要保证最终出厂的茶叶成品的品质最大程度的保持以往的口感,那么'多方合作’就是它强大的后盾。”

“拼配的成分尽可能多,各自在总量的占比上不多,这样缺失一、二成分,并不会对最后的结果造成颠覆性的影响。其次,不同原料各尽其职,色、香、味等的各自出力,更好的融合,最大化地呈现各自最好的特质, 才是真正成功的拼配。”

“拼配,就是指通过对不同原料的调配,让你杯中的茶汤呈现出更好的风味,最终达到色、香、味、韵具足的终极目的。拼配,是超越自然的口感交响。是让优秀更加优秀,让平庸散发光彩的艺术。”

这是道理,真正还是得喝,叶老师这里刚好有一款优质的拼配茶——“开元遗春”,知根知底,叶老师有这个底气!

壶泡生普

因为只有两三个人在喝,取6g茶,200ml的晴川镜瓦壶。

泡茶者:英子老师。

我们一泡一泡地喝,认真地喝,细细地品。

第一泡,刚润好的茶,还没有完全舒展开来,但已经显现出一、二分的清灵。入口非常的柔和,完全没有一般生普特有的那种青涩感。但是这一泡最让我震惊的是,我清晰的喝出了传说中的“梅子味儿”(这让超哥赞不绝口的“梅子味儿”,曾经的我喝的时候怎么咂摸嘴也是喝不出来的,如今的我居然茶一到嘴里,自然就浮现出来了,真是太让人高兴了,茶还是那个茶,人已经不是那个人了,变得比自己以为的还要再优秀一点点~~~),这大大的提升了我喝好这泡茶的自信心。

第二泡到第四、五泡的样子吧,香气盈人。英子说特别的香,我只是觉得我们在交流滋味的时候,香气充盈着整个口腔,但是我可能更在意的是茶汤的那种通透和水的细柔。茶汤熨帖着我的舌,经过喉咙,直接顺滑进我的胃。然后香气缓缓弥漫开来,并不是特别有个性的香气,香气的层次也合并在一起了;只是那样悠悠地荡漾着,清晰着。水里的“梅子味”越发的清晰、可口。

第五泡到第九泡,风格开始变了。以前听到这种描述,我真的特别的“懵”。风格?啥风格?“风格”这种词还能用来形容茶汤?!在英子一边泡、一边喝、一边讲解中,我突然找到了两者的契合点。其实“茶汤的风格”,就是一款有底蕴的茶,它在不同时间段呈现出来的不同(主要)特质。

茶汤的风格从这时开始发生了比较明显、但并不突兀的变化——“润”的感觉开始抚过嘴里的每一个角落,最后沉淀在喉部,那一丝丝散发出来的水气,温润着你的喉部,让那里觉得舒服极了。香气变得淡了一些,这时你的注意力可能更多地放在茶汤带给你的水润顺滑的感觉里。这时口舌生津的感觉,如同潮水般霎时涨起,而不是有很多的小喷嘴细细地嗞出来的。而此时“梅子味儿”,就如同一个水印一般,是透明的,不起眼的,但是你只要一去瞧,它就在那里好好地待着呢。这几泡中有一、二泡,在后期还会有清凉感轻抚你的上鄂,这好像是很多优秀的茶都共有的特性。

十泡以后,我们继续喝。回甘和甜开始变得明显起来。值得注意的是,茶汤里这些滋味一直会有,但是因为在不同的阶段,此强彼弱,不同的特点会依次凸显一些,你的关注点就会落在那里。哈哈,“梅子味儿”虽然已经很淡,但如影随形。最后几泡的时候,茶叶原本的植物芬芳和清香也出来了,仿佛那一年云南游学时口中咀嚼的现采的鲜叶的滋味。

总体而言,“开元遗春”这款生普,放到今天这个时间段喝,相比于之前的更加实体化的好——如层次丰富、口感细腻、香气袭人等的形容;如今的它,更加富有韵味,更飘逸一些。它非常的柔和,不管是香气、滋味、汤感,都融合的很好,不是张扬的跳脱,而是那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细腻, 所有的变化,在不知不觉中就这样发生了,很长的一段的时间内,你看不出这变化,然后当你蓦然回首,这变化却是如此的真实和清晰。这是写茶,也是写人。不管是变得更好,还是变得更坏,变化真的一直在发生着。

以前我看见那些收藏家对着一个坛子、罐子的,要拿着放大镜兴致勃勃地研究半天,我觉得莫名其妙;可能今天有人看见我和英子在这里喝茶,一泡茶喝了四十多分钟,大概也会觉得我们很莫名其妙吧~~真的,其妙-莫名,但就是很妙……

写在后面的话

关于“开元遗春”的滋味描述,我已经尽力了,可能因为记忆的原因有些偏差。然而茶的滋味,虽然是嘴喝到的,但是如果感受力不够的话,也真的无法体会到其中的美好。如果现在还不能,看看叶老师的这段小文,也是极好的,我特别喜欢,就把它也放在文中一并珍藏了。

“茶叶外形和碧螺春或者都匀毛尖相似。冲泡过程,看着这茶色一点一点地把春天还原到杯中,最终绿意盎然地呈现在盖碗里,眼也醉了,心也醉了。

摇香,揭开盖子,我就喜欢。喜欢的信阳毛尖、桐城小花、栀子系香如兰而幽,有一种流云散淡的感觉,然而,却又有力,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精气神,眉眼一开:喜欢。

——叶羽晴川”

茶友正在阅读

《诗茶篇》

【幽潭花】望空了来路, 终于等来了你弯腰的顾盼
【凤凰单丛】我就是孤芳自赏—— 单丛之思
【如果你只是一杯茶】—— 叶羽晴川
白茶之悟】:人生需要留白
即使,心有万般纠结, 只是化成丝, 把过去和未来相连。
《茶之迷误》
茶之迷误 15 —— 信阳毛尖不是小浑淡
茶之迷误 (16)   —— 便宜的茶具不能用?
茶之迷误(17)—— 泡坏了的茶救不回来了?
茶之迷误(18)—— 在洗茶水里喝出岁月的味道
茶之迷误(19)—— 开汤和润茶
泡好茶是一项专业技术,有清晰的方法和路径。

《如茶学员分享》

日常习茶:要学会泡,也要学会喝

武夷山茶游学纪实
泡好一杯茶可以让人如此愉悦
日常习茶之逻辑就在日常生活中
一杯茶里的人生
叶羽晴川 年终茶课 // ——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周末茶会 //  叶羽晴川 ——谈美 3 ·创造与完美 (文章底部有谈美系列回顾)
(0)

相关推荐

  • 学会这五步,你就是品鉴普洱茶的高手

    很多人都喜欢普洱茶,沉迷于其"越陈越香"的魅力当中,但许多人特别是新茶友却不知该如何品鉴普洱茶,往往闭目摸索而不得其中要领. ▲2002年大雪山茶砖 要想快速学会品鉴普洱茶,首先得 ...

  • 茶无贵贱!这些不知名的山头,其实也产优质普洱茶!

    茶无贵贱,茶是用来喝的. 在普洱茶众多山头中,价格贵的,过万一公斤.价格便宜的,几十一斤.在普洱茶山头中,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茶,这是一种真本事. 一.懂过 懂过在整个勐库茶区都是个独特的存在. 懂过茶区 ...

  • 小刚带你了解福鼎白茶里有茶梗,是不是品质不好?

    老白茶中会有茶梗吗?这需依具体情况而言,老寿眉与大部分白牡丹是有茶梗的,但老银针与老牡丹王是没有茶梗的.茶梗便是鲜叶的茎,起输送养分及水分的作用,其随着鲜叶一同被采摘下来,一起被萎凋和干燥.但并非所有 ...

  • 如何区分普洱茶的好坏呢?

    普洱茶是以中国云南省一定区域内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普洱茶品牌种类繁多,形态特征更是多种多样.如何区分普洱茶的好坏呢?下面就一起来科普一下. 普洱茶的基本品质,必须符 ...

  • 检查下,你泡错了多少次普洱茶?

    前段时间有茶友买了生茶,教了教他如何冲泡,茶友觉得不错,又买了些熟普,回去不分情况就开始冲泡,给我说总觉得茶汤差了些感觉. 仔细一问,原来他冲泡生普和熟普的手法是一样的. 不知还有多少茶友不清楚生普和 ...

  • 日常习茶之“再觉察,自我觉察”

    日 常 习 茶 因为孩子放寒假了,给报了一周的博物学课外班,每天都要接送. 一查地图,发现距离如茶工作室好近好近!这简直是特大利好消息!于是,我心满意足地在如茶工作室蹭了四天的茶,最最关键的,学习了四 ...

  • 日常习茶之逻辑就在日常生活中

    TEA tea 春天的茶 才刚刚开始- 春日云南茶旅即将开启 早春已至,新茶将来 最适合约上三五好友 迎着春天的脚步,共品春茶清新 生普散茶茶会 周末 如茶工作室生普散茶茶会 今天是个大日子,二月二, ...

  • 日常习茶之“基本功 无止境”

    作者:一石头 如茶工作室 一切都是最好的发生!深深地感恩,每一次去如茶工作室学习的机会都是这么愉悦和收获满满. 第一年的时候其实我每次去的目的性还挺明确的,比如习茶路上有什么困惑和不解啦,想喝点什么茶 ...

  • 日常习茶之不解释

    作者:一石头 我前两天在御武堂"走江湖",因为过于张狂,吃了一个大大的"瘪",所以做人真的一定要谦虚. 因为觉得自己泡茶的技术很牛了,而且在一些场合里好评如潮, ...

  • 日常习茶:要学会泡,也要学会喝

    泡茶艺术 泡茶 品茶 味觉的审美 首倡者 · 叶羽晴川 日常习茶 之 要学会泡,也要学会喝 文:一石头 因为家中变故,近两个月没去工作室了,感觉路途都有些陌生,然后远远地看到如茶小院那么的葱笼,喜悦就 ...

  • 日常习茶:泡茶的道道儿

    味觉审美 品茶 泡茶 泡茶的艺术 首倡者 · 叶羽晴川 日常习茶 之 泡茶的道道儿 文:一石头 "泡茶的道道儿"--如果你去如茶工作室,叶羽晴川老师有一整套的课程,十五天系统学习之 ...

  • 日常习茶之“绿茶盖碗的冲泡”——今天的茶泡的太好了

    泡茶艺术 泡茶 品茶 味觉的审美 首倡者 · 叶羽晴川 今天,就我个人而言,是一个大日子!头一次在泡茶上被英子老师非常简单直接地表扬了,这是完全不同于以往的"表扬",不是" ...

  • 日常习茶——最近学习又注意到的一些点

    泡茶艺术 泡茶 品茶 味觉的审美 首倡者 · 叶羽晴川 文: 一石头 注水之后.盖碗的那轻轻一盖,背后的内容 以前泡茶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我泡的茶中有一些是沫沫茶,或者像白毫银针那种会漂满表面的茶叶, ...

  • 日常习茶--「触类旁通」及 如何好好的泡好一杯茶

    泡茶艺术 泡茶 品茶 味觉的审美 首倡 · 叶羽晴川 芊芊开学了,时间就变得更充裕了些,可以"线下"学习,更加真切地通过实实在在的感受来提升能力(境界).最近理顺了一些概念,感觉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