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卷 《中国医学归元》-------五行篇
相关推荐
-
水火为五行之形,不能完全代表阴阳气
亥子丑月透壬水或癸水,为阴之形气皆出而旺,同理,巳午未月透丙丁,也代表阳之气形皆出.但如果亥子丑月透火,此火只能看作阳之形不能看作阳之气,因为冬季阴旺压制阳,水气旺而火气死.所以,常常我们不能把透到天 ...
-
四柱命理中医研习感悟--顺势顺情
四柱命理以日柱五行为主,与其它五行对应生克制化判断日柱强弱喜用.我对其理解就是五行顺应其性情,自然为好! 五行中土爰稼穑,土性生物沉稳,转化能量,是能量变化地方,却不是契机!土要有生气,能生物,水火是 ...
-
龙骨牡蛎
龙骨味甘,平.微寒,无毒.主心腹鬼疰.精物.老魅,欬(咳)逆,泄利脓血,女子漏下,症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癎(痫),疗心腹烦满,四肢痿枯,汗出,夜卧自惊,恚怒,伏气在心下,不得喘息,肠痈,内疽,阴蚀,止 ...
-
上卷 《中国医学归元》医理-六气六经与五行五味篇
上篇 既知阴阳五行为中国医学之根要,则人法于天地自然,而大道如初,则阴阳五行从化,而生生不息.天之六气,外病之根源,六气者,风,火,暑,热,湿,寒,或归于四季秋冬春夏,时节不同,感气不同,司天司泉之迥 ...
-
上卷 《中国医学归元》医理---人之阴阳五行篇
上篇 人法于地,地法于天,天法于道,道法自然,故人遵循天地自然,阴阳五行之生化,不出此理也. 人之于天地,以气血为阴阳,以五脏配五行,行于周身上下经络.究其本,以肺纳气,火降于肺,火气交接,化为冲气. ...
-
上卷 《中国医学归元》医理---阴阳五行篇
阴阳五行乃中国文化核心基础,一切中国文化传统的事物必定讲究阴阳五行.阴阳五行大约成于黄帝时期,这是中国社会进入文化文明的标志,是中国文化异于世界文明的关键所在,也是中国文明进步于世界其他文明的所在,而 ...
-
下卷 《中国医学归元》------顺逆篇
天地两分,是以阴阳,阴阳互化,而成五行,五行生化,遂出万物.人生于天地,法于自然,循阴阳而动,行五行为用,以阴阳分经脉,经脉入气血,气血行五脏,木,火,土,金,水对之肝,心,脾,肺,肾,应之胆,小肠, ...
-
下卷 《中国医学归元》------气血应候篇
上篇 天地之间,阴阳两分,阳行阴用,得立五行,世界万物,皆从五行所化.天地之道,自然之理,人之身体,法于天地自然,是以从阴阳而生.人法于天,感阴阳而生营卫,定六气而出六经.营卫者,气血也.卫气在外,为 ...
-
下卷 《中国医学归元》------四时篇
阴阳四时,万物终始,生死之根,逆其根则伐其本,背离原道则坏本元.天地之元,万物纲纪,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洞悉天地阴阳之道.发于春夏,枯于秋冬,四时之终始.春夏阳盛,养其阳而阳根在阴,秋冬阴盛,养其阴 ...
-
下卷 《中国医学归元》------三焦篇
天地之元,万物之纪,纳一气分化三清而生神气精,生化机端而成三焦之化.因气纳于肺,而定三清,出三焦,故有人体百般杂症,莫不由此而出也.肺藏魄而统气,是以气以清浊而分,清者以扬上,有神魄所出,亦有气归戊巳 ...
-
下卷 《中国医学归元》------分治篇
人之身体,营卫气血所运化,营安卫固,则气清降有节而不失法度,血藏用有章而不丢规矩,脏腑安然,百病不扰.或困于内营之郁,或感于天之六气,病患始成.外病之路,莫过于毛发,皮肉,经络,六腑,五脏,五种途径, ...
-
下卷 《中国医学归元》------异变篇
中国医学源自阴阳五行,医道之用,是以有<黄帝内经>之经典,医道之行,则有<神农本草>之法式,医道之思,则出<难经>之问,医道体系之楷式,则以<伤寒杂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