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原文+翻译+译文】辨痓、湿、暍脉证 9

(0)

相关推荐

  • #伤寒论#【原文】2.太阳病,发热,汗出...

    #伤寒论#[原文]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释义]太阳病的病因,主要是伤于风寒.以阴阳而言,风为阳,寒为阴:以致病能力来说,风邪力弱而寒邪力强.本条即是描述风伤太阳的表现.太 ...

  • 心下痞满当考虑虚证

    心下痞满当考虑虚证 编辑整理:  十方世界 2020.8.6 原文: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伤寒论>154) 讲解:心下痞满不舒,按之却很柔软,脉关上浮,要用 ...

  • 《金匮要略·痓湿暍病脉证第二》【原文朗诵 解读】

    第二篇:痓湿暍病脉证第二 <灵兰·用耳朵学中医>白云出岫诵读 正文: 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 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柔痉. 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者,名曰痉,为难治 ...

  • 『医宗金鉴』辨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篇

    辨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篇经云:诸痉项强,皆属于湿.又云: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论曰:太阳病,发汗太多,因成痉.夫六气皆足以致痉,不专在湿也:六经皆有痉证,亦不专在太阳一经也.盖身以后,属太阳,凡头项强急,项 ...

  • 《伤寒论》辨痓、湿、暍脉证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伤寒所致太阳病,痓①湿暍②此三种,宜应别论,以为与伤寒相似,故此见之. [注释] ①痓:一种脊背强直的病症. ②暍(yē):伤暑. [译文] 外邪所致的痓.湿.暍这三种病,本应另当别论.但由 ...

  • 『伤寒论』《伤寒论》全文翻译4. 伤寒论卷第二 辨痓、湿、暍脉证

    卷第二 辨痓.湿.暍脉证 [原文] 伤寒所致太阳病,痓①湿暍②此三种,宜应别论,以为与伤寒相似,故此见之. [注释] ①痓:一种脊背强直的病症. ②暍(yē):伤暑. [译文] 外邪所致的痓.湿.暍这 ...

  • 【《伤寒论》原文+翻译+译文】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1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原文] 太陽之为病,脉浮①,头项强痛②而恶寒③. [注释] ①脉浮:脉象浅表,轻手按之即得,犹如木浮水面. ②头项强痛:头痛项强.项是颈的后部:强,去声,强直不柔和貌. ③恶寒: ...

  • 【《伤寒论》原文+翻译+译文】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2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原文] 问曰:病有太陽陽明,有正陽陽明,有少陽陽明,何谓也?答曰:太陽陽明者,脾约①(一云络)是也:正陽陽明者,胃家实②是也:少陽陽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 ...

  • 【《伤寒论》原文+翻译+译文】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3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原文] 少陽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①也. [注释] ①目眩:头晕目眩,视物昏花. [译文] 少陽病的主要症候,是口苦.咽喉干燥.头晕目眩. [评析] 本条为少陽病提纲. [原文] ...

  • 【《伤寒论》原文+翻译+译文】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4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原文] 太陰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①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④. [注释] ①自利:不因攻下而自泻利. ②胸下结硬:胃脘部痞结胀硬. [译文] 太陰病的主要症候特 ...

  • 【《伤寒论》原文+翻译+译文】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5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少陰之为病,脉微细①,但欲寐②也. [注释] ①脉微细:微是脉的搏动轻微无力,属于陽气衰弱:细是脉的形态细小,属于营血不足. ②但欲寐:迷迷糊糊似睡非睡的状态. [译文] 少陰病的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