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海忠金匮要略笔记(六七)疟病脉证并治第四之寒疟,蜀漆散

第五节、牡疟证治(寒疟)

【原文】疟多寒者,名曰牡疟,蜀漆散主之。

蜀漆散方:蜀漆(洗去腥),云母(烧二日夜),龙骨(等分),右三味,杵为散,未发前,以浆水服半钱。温疟加蜀漆 半分,临发时,服一钱匕。

寒疟,张仲景没有叫寒疟,他叫牡疟,这个“牡”不是这个“母”,但是,确实与这个“母”有关系,这个“牡”是指的“公”的。

这个牡疟,就是病人得了疟疾,还怕冷,张仲景就把它叫做牡疟,实际就是寒疟,张仲景提出了一个治法,蜀漆散主治。只要我们看到“主之”,就知道这个蜀漆散是治疗寒疟的主要药物,肯定是有效的。

蜀漆洗去腥,云母烧两天两夜,那么这个烧到底是怎么回事?是火烧,还是在锅上焙?这个不能确定,因为没有去考证。估计云母,应该是烧,这个矿物类的,烧的时间要烧得久一点,要烧两天两夜。

我们要注意的是,三味药等分为散,是在未发前,也就是说是这个寒疟是发作有时的,比如说,每天都是下午两点发作,在未发前,一般指的是一个时辰,如果这个病人每天下午两点发病,那么在中午十二点给患者用米汤服半钱的蜀漆散。如果是温疟,就加蜀漆半分,临时发作的服一钱。

这个蜀漆就是常山,这个药有催吐作用的。所以说,疟疾有吐,所指的就是用蜀漆,但是,张仲景又说了,温疟加蜀漆。蜀漆散是治疗寒疟,如果是温疟,蜀漆的量不够,再加半分蜀漆进去,也就是说,无论是温疟还是寒疟,蜀漆都可以用。这样分析下来,常山具有杀灭疟原虫的作用。

【要点延伸】

1、“疟多寒者"有无发热?有,寒战突出而已! 恶性疟早期可以表现为间歇性低热,继而出现弛张热或稽留热,弛张热就是变化很大,稽留热就是停留在很高的水平。牡疟可能是恶性疟的初期阶段。

2、寒疟:《素问疟论篇第三十五》“夫寒者阴气也,风者阳气也,先伤于寒而后伤于风,故先寒而后热也。病以时作,名曰寒疟",这只是一个解释,这个解释与现在合不上拍,如果把先伤于寒,后伤于风,分别物理性的寒邪,风邪,和生物性的寒邪,风邪这样来理解,有可能。受凉以后又感受了疟气,那就开始出现疟疾了。在体质差的时候,可能容易发病,要是体质强,就算是把疟原虫送到体内,也不容易繁殖。

3、温疟也可以使用蜀漆散,重用蜀漆,可见蜀漆是治疟要药。

4、云母:主含铝钾的硅酸盐[KAI2(AISi3O10)(OH)2], 其中三氧化二铝(AI2O3) 38.5%, 二氧化硅(SiO2)45.2%,氧化钾(K2O)11.8%,水(H2O)4.5%。此外,还含有钠、镁、铁、锂等,并含有微量的氟、钛、钡、锰、铬等成分。云母,为什么能抗疟,也缺少现在的资料支持。

5、龙骨:《本经》"主咳逆,泄痢脓血,女子漏下,症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