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海忠金匮要略笔记(六八)疟病脉证并治第四之附《外台秘要》方

第六节、附《外台秘要》方

(一)、牡蛎汤 

【原文】牡蛎汤,治牡疟。 

牡蛎(四两,熬)、麻黄(四两,去节)、甘草(二两)、 蜀漆(三两)。 右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蜀漆、麻黄,去上沫,得六升, 内诸药,煮取二升,温服一升。若吐则勿更服。

外台秘要里有几张方子,也很重要,一个就是现在要学的牡蛎汤。既然叫牡蛎汤,那这个牡蛎有没有抗疟的作用,肯定是有的,不然就不会出现在这里,而且还用到了麻黄和甘草,我们前面说了蜀漆是治疗温疟,寒疟的要药,在这里当然也不能少。

这个牡蛎汤,如果病人吃了,只要出现了吐,让不要再服药了。有人把牡蛎汤理解为催吐药,就是因为有蜀漆。在考试的时候,经常会出这样的题,蜀漆和瓜蒂都催吐药,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可能就是因为“若吐则勿更服”这句话吧。

我们不能把常山仅仅当成一个催吐药。那么,常山到底是一个什么药呢?

【要点延伸】

1、“若吐则勿更服"的启示,只要引起新的临床症状,就应该停用,就是说本来不吐,吃了这个药就吐,这应该停用,这是我们用药的原则,原来没有的症状,吃了你的药出现了新的症状,即有可能是药的事。是什么原因呢,我们按照现代临床的经验判断,其原因有可能是对某个药“过敏”。

这里面的牡蛎,是一个海产品,这种过敏的还是有的,有一部分人就是对海产品过敏,所以,也有可能,不一定是常山。当然,有的医生就把它当成是催吐药,这个催吐,能吐出来多少疟原虫啊?所以,说常山催吐来治疟原虫,这是不对的。

2、牡蛎可能有抗疟原虫作用,因为柴胡桂姜汤里面,也用了牡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