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解三国(19):曹操慧眼识关羽,英雄高下就此分

(0)

相关推荐

  • 文丑究竟是什么人物,为何武力能够和赵云相提并论呢?

    公元200年,袁绍率军攻打曹操,孔融曾劝谏曹操,颜良文丑乃当时猛将务必小心,可见文丑的勇猛.曹操用计分散袁绍兵力,解了白马之围,杀掉了袁绍手下大将颜良.随后佯装败退诱敌深入,文丑与刘备率骑兵6000追 ...

  • 关羽主动请缨战强敌,有人却对他不屑一顾,...

    关羽主动请缨战强敌,有人却对他不屑一顾,还调侃说,如果让关羽这样的无名小辈去迎战,会被敌将嘲笑我军中无大将.曹操却为关羽站台,力挺关羽提刀迎战--   关东十八路诸侯起兵,齐聚洛阳讨伐董卓.董卓大惊, ...

  • 【汉剧唱词选】汉剧《氾水关》剧情梗概及唱词

    曹操约会诸侯,共同讨伐董卓.大兵开到氾水关,被吕布打得大败.刘备关羽张飞出战吕布,转败为胜. 曹操:五丑.袁绍:二净.公孙瓒:一末.孙坚:六外.吕布:七小.祖茂:十杂.刘备:三生.关羽:三生.张飞:十 ...

  • 妥妥读《三国》(十七)|| 十八路诸侯鸟兽散 十七岁孙策英雄出(第598期B)

    上期结尾: 曹操和这个县官在路上投宿到一户人家,这户人家和曹操父亲是结拜兄弟.这个伯父说去邻村买酒,曹操心里非常惶恐,听到外边有磨刀声,以为要杀自己,就先下手为强,将这户人家七八口人全杀了,事后才知道 ...

  • 义解三国(17):曹操孤身杀贼,义举天下闻名

    伍孚朝堂除贼,当场就义,曹操紧跟其后,最终引发全国共同讨贼的起义.这场大规模的起义,由曹操发起,虽未达到最终铲除董卓的目的,却成为在众诸侯面前,展现刘备关羽和张飞三大英雄威名的舞台.在作者眼中,这三人 ...

  • 义解三国(1):《三国志》与《三国演义》

    中国人熟知的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曹操等三国历史的上百个经典人物故事,大多出自<三国演义>,但它的原型,却来自<三国志>,那么这两本书,区别何在? 简单的说,前者是小说,就 ...

  • 义解三国(2):何为义?

    <三国演义>演的是"义",因此开卷的第一个经典故事,就是"桃园结义",刘备,关羽和张飞,在张飞的桃园结成了没有血缘的义兄弟的关系.那么这个" ...

  • 义解三国(4):张角恶用道术,宗教邪变

    "黄巾贼"定位史书 "灵帝末,黄巾起,州郡各举义兵,先主(注解:刘备)率其属从校尉邹靖讨黄巾贼有功,除安喜尉."这句话是史书<三国志>"先 ...

  • 义解三国(5):刘备登场,德先行

    上篇交代,因黄巾军叛乱,张角一军来犯幽州边界,情势危急,幽州[注1]太守刘焉,发榜各县召集义兵,榜文行至涿县[注2],这才引出刘备,正式登场. 刘备登场  德志先行 于是桃园结义的故事正式开始,刘备首 ...

  • 义解三国(6):张飞大义助刘备,刚柔相济

    "及刘焉发榜招军时,玄德年已二十八岁矣.当日见了榜文,慨然长叹.随后一人厉声言曰:'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 ...

  • 义解三国(7):桃园结义,重在誓言

    关羽:相貌堂堂  威风凛凛 刘备与张飞相遇后,接着就是关羽的出场.张飞声若巨雷,势如奔马,关羽则貌若神将,一身神威,令人一见心生敬畏.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 ...

  • 义解三国(8):张飞怒鞭督邮,蕴含两大目地

    张飞怒鞭督邮,是<三国演义>第二回的一个经典故事.这个故事不仅为了表现张飞正直仗义,敢于为民除害的品性,它还成为详尽描述灵帝时期,宦官"十常侍"把持朝政,为所欲为,欺君 ...

  • 义解三国(9):以书传道,为人解惑

    天经地义:天在导  地在演 古人做人讲"天经地义",不仅仅指符合天理与人道.<三国演义>其实就在揭示"天经地义"的另一深层内涵:朝代的更替,是天在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