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注道德经述成·德经·出生入死章第五十
相关推荐
-
胡说《老子》56 —— 最佳保险
前面解释了"十有三"的问题.咱们接下来看看<道德经>第五十章的另外一部分内容: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 ...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五十章之心得分享
第五十章 生死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者,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 ...
-
第十章,营载魄抱一,能无离乎?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 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 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伟大的哲学家老子怎么能写出玄乎又玄的<道德经>,只因<道德经>在流传中变得杂乱无章所以玄乎又玄,走进"360个人读书馆"搜索馆友"百岁无疾的秘籍& ...
-
《道德经》通读 第五十章
<道德经>通读 第五十章 原文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避兕虎,入军不避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 ...
-
静坐修心之帛书老子《德道经》本义求真(十四)生死
静坐修心之帛书老子<德道经>本义求真(十四)生死 今本德经第五十章(13) 分段解析(一) 甲本:囗生囗囗囗囗囗囗有囗囗囗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動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 乙本:囗生入 ...
-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德经·天下有始章第五十二
德经·天下有始章第五十二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苏辙: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道方无名,则物之所资始也,及其有名,则物之所资生也.故谓之始,又谓之母.其子则万物也. 原成:天下有始,以为天下 ...
-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德经·含德之厚章第五十五
德经·含德之厚章第五十五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苏辙:老子之言道德,每以婴儿况之者,皆言其体而已,未及其用也.今夫婴儿泊然无欲,其体之者至矣,然而物来而不知应,故未可以言用也. 原成:饮德之厚者,比于 ...
-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德经·其政闷闷章第五十八
德经·其政闷闷章第五十八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邪.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民之迷,其日固久. 苏辙:天地之大,世俗之见有所眩而不知也.盖福倚于祸 ...
-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德经·治人事天章第五十九
德经·治人事天章第五十九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惟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 苏辙:凡物方则割,廉则创,直则肆,光则耀.唯圣人 ...
-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德经·反者道之动章第四十
德经·反者道之动章第四十 反者道之动, 苏辙:复性则静矣,然其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则动之所自起也. 原成:反也者,道之动也. 原成:反,翻也."道"是"无&quo ...
-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德经·天下有道章第四十六
德经·天下有道章第四十六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苏辙:天下各安其分,则不争而自治,故却走马而粪田. 原成: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原成:思想上接受"道"的约束,行为上不干预万物, ...
-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德经·为学日益章第四十八
德经·为学日益章第四十八 为学日益, 苏辙:不知道而务学,闻见日多,而无以一之,未免为学者也.孔子曰: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原成:为学者日益. 原成:学,教也.兑命曰:学学半. ...
-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德经·以正治国章第五十七
德经·以正治国章第五十七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苏辙:古之圣人柔远能迩,无意于用兵,唯不得已,然后有征伐之事.故以治国为正,以用兵为奇.虽然,此亦未足以取天下.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 ...
-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德经·上士闻道章第四十一
德经·上士闻道章第四十一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苏辙:道非形,不可见.非声,不可闻.不先知万物之妄,廓然无蔽,卓然有见,未免于不信也.故下士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