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汤加瑜伽练习为什么经常被比喻为“瑜伽花环”?

你是否执守过某种成见?  你是否认为事情就应当是某种你想象的样子?你是否因处在生活的特定场景而会在心中与自己辩论过因果?你是否坚持认为你就是某种样子的人-是自己心中的自己?你关于你是这样的“你”的想法又从何而来?

我们生在这个世界上,无非就是来体验生命的不间断地转变;最初我是一个胚胎,很快发育成胎儿,然后出生长成婴儿,继而经历了从青少年,到中壮年和到老年的过程。然后,生再转化为死,死之后再生。没有一个生命是恒常的,没有一件事情是恒常的:工作来了又去,关系来了又走,季节来了又回;世间法就是来…去…循环往复;看似实体的身体也是在不断地变化之中 (不是“几年不见瘦了嘛”而是每一秒都在死亡和重生,人的身体每一天要死亡7百亿个细胞,惊人吧?);我们经历的所有生活场景也都是一样,世上唯一不变的东西,就是万物都在变。

但是,似乎每个人都在犯一个同样的错误:多多少少地想抓住不想放手,不同程度上抵抗生命的变化。

Elizabeth Lesser在《困境是如何帮助我们成长》这本书中说:

“多奇怪,生命的自然本性就是变化,但是人类的本性却是抗拒变化。多具有讽刺意味:我们都害怕困境,逃避困境,认为它会毁掉我们;而恰恰是困境把我们打开,帮助我们绽放而成为新的生命。”(Elizabeth Lesser, Broken Open: How Difficult Times Can Help Us Grow)

转换是一个过程,一种运动,一个通道,或者一个位置, 状态,概念,主题转换成为另一个;转换既变化。Guruji帕塔比乔伊斯的关于阿斯汤加瑜伽的书用了《Yoga Mala》这样的书名,从这个书名我们就可以看出来;阿斯汤加瑜伽就像一个瑜伽的花环,体位就像花环上的花朵(念珠);呼吸就像把花朵(念珠)串起来的线;我们再这个比喻中发挥一下,在花朵中间的间距和空间就是转换;从一个花朵转换到另外一个花朵。这些空间或者是动作其实和花朵本身的重要性是一样的,有了这样的空间我们才能更清晰地看出每一个花朵都是独立的和具体的。

有人说阿斯汤加瑜伽是一个体位法的练习,但你也可以说阿斯汤加瑜伽是一个转换法的练习:阿斯汤加瑜伽练习的一个独特之处就是每场练习你都要练习规定vinyasa计数的体位转换;没错,在初级序列中你要“后穿”向后跳38次;但是不仅仅是穿越,每一个体式和下一个体式中间的vinyasa都是转换;都是重要的练习内容。

可是很多练习者会把重点放在体位的解锁上,比如怎么做到卡人的马里奇D,怎么绑上卧龟… 这时候练习者的心态是把一个一个的体位状态作为练习目标,目的是为了“成就”-就是解锁,拿下,做的漂亮(至少摆拍出来漂亮)这时候都是以asana为目标的… 体位的练习就变成了一种有目的的执着,就像拿到一个什么东西放在口袋里面 (或者朋友圈里面);就连本属于转换的jump in, jump back也作为一个体位来练习,追求怎么做到;而不是根据穿跳的本性就是vinyasa的计数呼吸和动作来练习;这种只顾得上花,而忘了花环的核心有一条线的练习态度练的不是阿斯汤加;这样的练习心态就类似我们在商业化的文化中要成就某个事业,或者要拥有某个东西是一样的...体位成就是一个标的,要去争取,追求..得到的“东西”, 得到了拜日式这个自行车,我还想要一序列的汽车...满足了各种穿越和后弯之后,练习者就想要得到二序列的豪车,还想着三序列的特斯拉呢,没准还能开更高序列的劳斯莱斯呢.... 不能否认,当你最初在马D抓到手,后弯抓到自己脚跟....的时候确实会有心理成就的小激动,但是然后呢,然后这个得到的东西就像众多你网购到家而闲置的东西一样而没有然后了,因为练习者的心念会即刻奔向拥有下一个体位...很多人觉得不断地解锁体位的练习者是很有满足感的,但是另外一个角度看不断追求得到新体位的人是很焦虑的;因为这个过程的前方,只有dukha (苦)而没有sukha (舒适)。而真正的阿斯汤加瑜伽练习者却要以生命的转换之道为师,体位的练习只是一个观察自己身体和心念变化的机会,这样的观察是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时间的,也可能是几个星期,几个月,几年,几个十年... 在一个体位中,比如最基础的体位之一下犬..在这样一段过程中观察自己的身体和心灵在体位中数年的时间不断在变化而每日都新鲜的状态;对于这样的阿斯汤加练习者,真正的老师不是老师,也不是体位,而是发生在自己身体和心灵中的变化...这样的变化一个练习者只有转变练习的心态和模式才能体验到,因为在追逐体位路上你开车太快是看不到路边的新鲜的小草和花朵的。

在这个观察过程中要有巨大的耐心,瑜伽着,生活着,你在瑜伽垫上做实验,观察你的身体,用瑜伽垫子上的转换启发你在生命场景中的转换。

比如,你可以学会听你大脑中的喋喋不休,而不让你大脑的故事主宰了你垫子上的努力…这样的练习就会让你把你在瑜伽垫上经历的成长反射在你的日常生活,这种体验就是真实的瑜伽体验。

很多瑜伽老师(特别是没有自身习练阿斯汤加瑜伽或对其没有精深理解的其他背景老师)可能会对阿斯汤加瑜伽中的体位转换不以为然,认为没有那么重要,而另外一些老师可能却过于侧重穿跳之类的转换,而把转换认做是练习技巧和身体肌肉的训练,而忽略了阿汤是瑜伽的修行而不是身体运动技巧的训练。体位转换和体位至少同等重要,因为阿汤练习中这些在体位和体位之间的转换是练习者学会成长的重要机会。

所以每一个转换都不要“混”- 好好做,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和你脑子中的这些“念”做朋友:

“我做不到呀”,“我手臂太短了”,“我腿太长了”,“我屁股太大了”,“我脚太大了”,“髋这里太宽了”,“走….过去得了,没那么重要”,“我力量不够”…..

这些就是vrittis - 《瑜伽经》第二句讲瑜伽的定义的时候说瑜伽就是要平息类似的这些东西;这些东西会不断地出现,告诉你你不行,做不了,做不到,别做了… 给你个故事和借口,这样你选择听这些vritti的,就可以避免转变和成长。

如果我们学会观察,垫子上同样的版本也会发生在生活当中;如果我们不能面对困境,而勇敢地学习穿越它,总是听从大脑中的故事而退回自己的舒适区,我们也就很难学会真正的瑜伽功课。

确实,转换在生活中和在瑜伽垫上一样难(如果不是更难);假如我们抗拒转换,生活总是会不圆满。

《瑜伽经》Sadhana篇讲“Avidyaasmita raga dvesa abhinivesah klesah” 无明有五个 (点这里读相关主题文章),其中恐惧 – 对转变和变化的恐惧就是一种无明,导致人生命的不圆满。还有说Aparigrahasthairye janma kathamta sambodha 只有不执著才能理解生命的深意。

我们都会执取自己的身体,想法,情感和外部境遇;经常,我们在生活中深陷这些“世间法”的时候不会停下来觉知我们的身体是在不停地改变的,我们脑子中的各种想法和情感也是这样;世界在不停的变化,宇宙正在流动,我们变…但是要找到不变 – 一个不被任何变化而影响的和万物共享的能量,当我们可以一窥这个不变,在瑜伽垫上,在生活中,我们就在生命的净化和找到终极的平静的旅途上迈出了巨大的一步。

每一个转换都是发光的一刻:穿越隧道之前的光亮,黎明和黄昏的彩霞…人类精神文明创造的灵光一现… 转换就在转角,预示了一个崭新的开始。拥抱转换,在你的呼吸之间…

(文章完)
阿斯汤加瑜伽精彩线上课
扫描图片二维码领略阿斯汤加瑜伽的精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