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读|老子《道德经》第十七章

(0)

相关推荐

  • 道德经原成 道经十七章 贵言自然

    此文章为非儒家思想的道德经专研文章,强调专业性,不具备娱乐性,观者慎入! 一.原文: 大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猷呵,其贵言也.成事述功,而百姓曰 ...

  • 宋龙渊注《道德经讲义》——知有章 第十七

    抄录因缘 <重刊龙渊子注道德经讲义缘起> 自汉迄今.注道德经者.代不乏人.要以清初龙渊子宋常星真人所注为最精核.龙渊子清初太史.历官国史馆总裁.都察院御史.致仕还乡.潜心研究.注道德经讲义 ...

  • 《道德经》第十七章 《功成事遂》悟读述杂【17】

    《道德经》第十七章 《功成事遂》悟读述杂【17】

  • 《道德经》古版整理,第十七章太上功成,百姓自然

    郭店楚简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安有不信.犹乎其贵言也.成事遂功,而百姓曰我自然也. 河上公本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 ...

  • 陪你一起读《道德经》,“悠其贵言,功成事遂”

    我们古代都知道人民会崇尚明君,好的帝王受到百姓的拥戴,而暴君则受到百姓的憎恨,最终会被推翻.人民看到的都是最基础的东西,谁能让我安居乐业,谁能让我好好生活,自然是人民最想要的.我们如今的生活也是这样, ...

  • ​《道德经》第十七章 悠兮贵言,功成事遂

    ​第十七章 悠兮贵言,功成事遂 太上,下知有之. 其次,亲而誉之. 其次,畏之. 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 百姓皆谓:我自然. 译文 最高明的统治者,人民只知道他的存 ...

  •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七章原文及译文

    第二十七章 [原文] 善行,无辙迹①:善言②,无瑕谪③:善数④,不用筹策⑤: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⑥: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⑦.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⑧.故善人者,不善人 ...

  • 老子道德经第十七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太上①,不知有之②: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③,其贵言④.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⑤. [译文] 最好的统治者,人民并不知道他 ...

  • 道德经第二十七章解析

    道德经第二十七章解析

  • 老子道德经 第04章 和光同尘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

    [原文]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①.渊兮,似万物之宗②: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③.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④. [注释] ①冲:虚而不满的意思.盈:满的意思,引申为尽. ②兮:语气词, ...

  • 道德经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在这一章重点提及的是道的无为而无不为,其他部分均为解释部分. 先贴下原文: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

  • 道德经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

    这一章讲得似乎玄乎其玄,但事实上从更高的维度来看,的确如此. 先贴下原文: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 ...

  • 道德经第十七章解析

    道德经第十七章解析

  • 道德经六十七章——天下皆谓我"道"大

    这一章老子继续讲道,讲三宝. 先贴下原文: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 ...

  • 道德经七十七章——天之道

    那么有名的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补有余,即来自本章,本章可以认真体会琢磨下. 先贴下原文: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 ...

  • 《道德经》十七章精解及译文

    开经语 宣道贵德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道德经第17章精解及译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