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重在这3处,记住“5宜2忌”!做错一个,功夫全白费!
相关推荐
-
李东垣《脾胃论》【译文】
脾胃论1-脾胃虚实传变论 [语译] <素问·五脏别论>中说: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这五种器官是禀承天气而生的,它们的作用像天的运行一样,所以主传泻而不主贮藏,这些器官受纳五脏的 ...
-
湿胖、脾虚、盗汗,小小两丸竟有这效果
今天给大家说两个丸剂,湿胖.脾虚.盗汗,都能调理,一起来看看是哪两丸吧~ 两丸,特指附子理中丸.金匮肾气丸. 附子理中丸化裁自<伤寒论>理中丸. 原方有:人参 干姜 炙甘草 白术各三两. ...
-
《难经》学习笔记23
十四难(第三段,治损之法) 十四难,第三段 [原文] 治损之法奈何? 然:损其肺者,益其气: 损其心者,调其荣卫: 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 损其肝者,缓其中: 损其肾者,益其精,此治损之 ...
-
为啥我这么容易生气?为啥她总是笑个不停?情绪背后的健康问题你知道吗?
健康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话题,当然影响我们健康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日常的饮食.个人体质以及生活习惯等. 美国曾发表过这样一份调查报告:75%的颈椎疼痛.80%的头痛.99%的腹胀以及90%的疲劳都由 ...
-
李聪甫:脾胃学说与“形神合一论”
东垣著<脾胃论>,是一部最早的脾胃病专著.脾胃为"后天之本","仓廪之官".脾胃中元气旺盛,则内充脏腑,外溉经络,全身都得到营养的输送.这不但保证人 ...
-
罗大伦2020秋
1103 从祛湿开始,选中了参苓白术颗粒,中成药力道小,开始剂量加倍,由于还很痒,同时服用消风止痒颗粒,按照常规量.服用了一周,湿疹消失,且期间没忌口.不但湿疹好了,脚气也自动消失,头脑比以前更轻快 ...
-
罗大伦2020冬
生麦芽(送您一份"舒心.不生气"的茶谱)0202 例:年龄将近四十岁左右,没什么其它的毛病,就是总觉得"胁肋疼痛",用东北话说就是"气得肋叉子疼&q ...
-
阳明类方之竹叶石膏汤
阳明类方之竹叶石膏汤 □ 赵杰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竹叶石膏汤是<伤寒论>最后一方,本治"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者".竹叶石膏汤属于阳明石膏类方,并非用于治疗阳 ...
-
立夏养生重在养阳,记住6点养生要诀
俗话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阳气可以温养全身组织并维护脏腑功能.阳气足使人精神饱满.身体强壮,阳气虚则生理功能容易出现减弱或衰退.医师高三德介绍,此时气候既有春末的潮湿,又有初夏 ...
-
立夏养生重在养阳,记住6点养生要诀!
海外网: 来源:羊城晚报俗话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阳气可以温养全身组织并维护脏腑功能.阳气足使人精神饱满.身体强壮,阳气虚则生理功能容易出现减弱或衰退.广州市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 ...
-
今日谷雨:养生重在这3处,身体健康少生病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俗话说"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过后,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降雨量也逐渐增加.我们也应顺应自然变化,注意起居.饮食方面的调整,为安度盛 ...
-
秋季养生重在一个“收”字
秋季是指农历7.8.9三月,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6个节气.立秋是秋天的初始.随着暑夏高温的下降,人们因炎热的烦躁情绪也渐趋平静,秋高气爽带来怡人的景色,此时切勿因眼前的美景忽视了秋季 ...
-
『中华四季养生食疗宝典』秋季养生篇二、处暑热转凉,睡眠防“秋乏”
处暑,是暑气结束的时节,"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顾名思义,处暑表明暑天将近结束.<月令十二集解>日:"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这时的 ...
-
秋季养生重在润肺养肺
中医认为,秋天的气候特点为燥,也就是说燥主秋令.肺为"娇脏",不耐寒热,通过鼻与外界相通,容易被秋燥所伤,从而产生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便秘等现象,严重者还可能出现咳中带血 ...
-
秋季养生重在护肺
祖国医学认为,秋令与肺气相应,秋天燥邪易伤肺.呼吸系统慢性疾病也多在秋末冬初复发,所以秋季养生重在护肺. 净肺清气道 工业污染和汽车排放量的增加,大气污染也隨之加大.人体吸入空气中的污染物后,轻者引起 ...
-
白露节气:阴气渐重,养生记住三宜三忌,顺应天时安然度秋!
白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为白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天气渐转凉,会在清晨时分发现地面和 ...
-
这个行为最伤私处,90%的人都做错!附私处自检指南
有一句广告语,反复播出了 20 年 像宇宙真理般 深深扎根在我们的脑海中 上到大姨妈,下至小表妹 一家三代人,只要碰到私处问题 都会立马想起这句话 说真的,即使到现在,小编听到这句话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