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民:挣工分儿(下)

(0)

相关推荐

  • 散文 | 郭丽武:风吹麦浪麦飘香

    散文 | 郭丽武:风吹麦浪麦飘香

  • 【原创】《打麦场上》 作者:刘云奇

    第497期 打麦场上 作者:刘云奇    这几天总有一句歌词在我心中回荡,"过去的时光难忘怀,难忘怀".起初,我不知道怎么就想起了这句歌词,随着麦收时节的到来,望着一望无际的金黄的 ...

  • 刘志中‖散文:先苦后甜的大舅舅

    先苦后甜的大舅舅 文/刘志中 (一) 在我儿时,因母亲孤身一人拉扯我们哥俩,又慌着去生产队挣工分来养活我们,所以他常常把我寄养在距家五里远的大舅舅家居住. 那时,我懵懂的记得,大舅舅家很穷,三间半北屋 ...

  • 鲁北往事:麦收系列之“打场”

    鲁北传统文化原创作品 第244期 鲁北往事:麦收系列之"打场" 文/杨传勇 打场无疑是整个麦收的重头戏. 此时,麦子被不断地运回,在妇女们梳麦秸的同时,"猴子" ...

  • 同样的地块,在过去时粮食产量很低,但现在的粮食产量咋高了呢?

    凡是经历过"生产队时代"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在每年的365天当中,不但有360天需要天天吃粗粮,而且,还需要俭省着吃.否则,是一定会闹饥荒的. 我们这里是山区,不但没有大块的田地 ...

  • 『我醉乡土』孔淑茵丨在生产队的日子

    在生产队的日子 (一)生产队的大钟 说起生产队,就不能不花点儿笔墨介绍一下生产队的大钟.它可谓生产队的标志性物件,甚至可以说是人们的精神领袖.几乎在我想到生产队这个近乎已经作古了的词汇时,那钟声就如影 ...

  • 陈志民:挣工分儿(上)

    挣工分儿(上) 文图/陈志民 挣工分儿是按劳分配的六.七十年代的事情,参与生产队的农活,按贡献大小记工分儿,年底分红. 我开始挣工分儿是在上了五年级的时候,已经是12岁小伙子了,才允许干农活挣工分儿的 ...

  • 陈志民:迁民合作社(下)

    迁民合作社(下) 文图/陈志民 "鸡蛋换盐两不找钱",说的就是发生在合作社里的一个交易过程,那时家家户户都没几个钱,家里养几只鸡,下了蛋不舍得吃,拿到合作社去换成需要的商品,如:盐 ...

  • 陈志民:迁民老学校(下)

    迁民老学校(下) 文/陈志民 我对迁民老学校最后的记忆是1976年,我们在迁民新校区上初中一年级,9月9日毛主席逝世,迁民在拆除的那栋老学校房子平整的地面上,搭起灵棚集中悼念毛主席.毛主席画像坐南朝北 ...

  • 陈志民:游油城 赏古迹 叙友情(游记)

    游油城  赏古迹  叙友情(游记) 文图/陈志民 四月的一天,春风拂面,同学相约在古村落--淇县北阳镇油城村. 初中两年的同学相见,一下回到了四十四年前,青春激情顿时迸发,寒暄.握手.相拥,把上初中七 ...

  • 陈志民:迁民合作社(上)

    迁民合作社(上) 文图/陈志民 母亲吩咐道,去,去合作社(供销社)打点儿酱油.这是难忘的儿时记忆. 母亲提到的合作社就是迁民合作社.那时的合作社就像是现在的超市,过去说的农村商店.过去的商店不像是现在 ...

  • 陈志民:小拱桥

    小拱桥 文图/陈志民 小拱桥,它建在我的祖籍后张近陈街自然村的村西赵家渠上,它也时长挂在我的心上. 我虽出生在后张近,但跟随父母在迁民村长大,现在工作生活在县城,后张近村成了我的老家和故乡.在九十年代 ...

  • 陈志民:哄母亲玩儿

    哄母亲玩儿 文图/陈志民 有个老年语说:"老换小是块宝".总结的很到位,很有哲理,我非常认同. 父母上了岁数,需要我们的照顾,我在陪伴母亲的过程中,亲身感受到了其中的真谛.比如,作 ...

  • 陈志民:梦里的小河

    梦里的小河 文/陈志民  图/张巨孔 到过长江去过黄河,可唯独梦里,常见到迁民村东边的哪条小河. 草青青,水荡漾,赤身裸体任徜徉--,六.七十年代,迁民村的水系比较发达,村里.田间到处是沟沟壑壑.坑坑 ...

  • 陈志民:迁民老学校(上)

    迁民老学校(下) 文/陈志民   图/张巨孔 2021年春节,发小们有机会在一起,聊起了过去,谈到上学时光,聊到我们的启蒙学校,迁民学校老校区,我们都叫她"迁民老学校".迁民学校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