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锺书《槐聚诗存》笺说005

大雾

连朝浓雾如铺絮,已识严冬酿雪心。积气入浑天未剖,垂云作海陆全沉。日高微辨楼台影,人静遥闻鸡犬音。病眼更无花恣赏,待飞六出付行吟。

【笺说】

这是一首咏雾的诗,肯定有一定的寓意。诗写于1934年,刘梦芙曰:“触景生情,已预见世界战祸将临,人类遭逢浩劫。”(《<槐聚诗存>初探》)不管是否求之过深、过大,描绘的是阴沉、雾塞的景象,隐约有对世事的忧虑在其中,则是确定的。

连朝浓雾如铺絮,已识严冬酿雪心

首联二句说,连日浓雾如铺棉絮,让人感觉到严冬在酝酿着冰雪。

“铺絮”,铺展开的棉絮;常用以形容云或雾的笼罩;如黄宾虹形容黄山云:“云歛山复出,恍乘鸾背翥。一霁万里遥;下界已铺絮。”(《黄山道中》)

“酿雪”,积聚飞雪的气象;宋代陆游在《对酒》中就写道“四野云齐初酿雪”。“酿雪”缀一“心”,就把严冬写活了,像人有了一颗心。

积气入浑天未剖垂云作海陆全沉

颔联上句说,蓄积雾气进入天地之间,好似天地未分的时候。

“积气”,蓄积的雾气,此语出《列子·天瑞》:“天,积气耳,亡(同'无’)处亡气。”列子认为,天空无处无气,是由气充塞其间的。

“浑天”,是古代一种天地关系的学说,认为天包地如卵包黄。《张衡浑仪注》中说:“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天转如车毂之运也,周旋无端,其形浑浑,故曰浑天。”这里的“浑天”,即是指天地。

“未剖”,本指天地未分状态。《淮南子》卷二《俶真训》对天地未分有描写:“天地未剖,阴阳未判,四时未分,万物未生,汪然平静,寂然清澄,莫见其形,若光耀之间于无有,退而自失也,曰:予能有无,而未能无无也。及其为无无,至妙何从及此哉!”

下句说,大雾像云低垂,包裹一切,如像海洋、陆地全部沉没其中。

“垂云”,低垂的云气;黄庭坚《和曹子方杂言》:“垂云如覆盂,雁作斜行书。”此用以形容大雾好似云气低垂。

“海陆全沉”,海洋、陆地全沉没不见;明刘澄甫《禅房》:“客来欲问维摩诘,黙坐无言海陆沉。”此处指浓雾遮蔽了世界的一切。

此颔联二句法独特,为“三二二”结构,当读为:“积气入——浑天未剖,垂云作——海陆全沉。”

日高微辨楼台影,人静遥闻鸡犬音。

此二句仍是写大雾之浓重:太阳升高了,也驱散不了多少,只能微微看见一些楼台的虚影;人声静下来,只是远远听见一些鸡鸣狗吠声。

病眼更无花恣赏待飞六出付行吟。

尾联的上句,“病眼”,不是眼病,是形容雾大看不清,像眼病了。

“更无”,是“再没有”的意思,不是“更加没有”了。没有雾的时候,可以恣意欣赏鲜花;雾大像眼病了,就再也看不到花了,那还能恣意欣赏!杜甫《小寒食舟中作》有“老年花似雾中看”的诗句,钱锺书《论不隔》也曾引用此句,老年花眼,看花如隔一层雾;现在雾大,比老年人的花眼,犹有过之。可是还是想恣意赏花,那怎么办?

下句说,等待飞雪,雾散,就可以赏花,不,是赏雪花,来吟诗了!

“六出”,雪花六瓣,故称六出;《太平御览》卷十二引《韩诗外传》:“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雪花曰霙。”

“行吟”,就是边走边吟诗;《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

此诗刻画浓雾入骨。首句用绵絮喻来形容雾,已是化不开,牵引起下句“酿雪心”,又远扣末句,既写实,又富想象。中间四句,着力描写浓雾中的景象,补足首句的“铺絮”意象。末句有戏谑意:雾浓如病眼,无花可赏,只有待雾消,飞雪,我再赏这雪花来行吟吧。

(0)

相关推荐

  • 【每日黄诗】你走在大雾中,也有这位诗人的趣味吗?(2020年5月28日《大雾中上山》)

    万勿误会:"每日黄诗"的黄字,不是涉黄的黄,意思只是说,每日推送一首黄亚洲的诗作,或者是,每日推送一首黄亚洲举荐的诗作. 黄亚洲的举荐,不论人情,入得法眼即荐."黄评&q ...

  • 雾对于跟霾连用表示不满!

    雾,<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水汽不特能凝为露,倘早晚为天空凉气所缩,亦能腻而为雾,纵目空际,白气迷漫,宛如雨后炊烟,笼罩屋顶,重者至咫尺莫辨,航海者有戒心焉,风日开明,自能解散 ...

  • 于浓雾里穿行

    雾气是一下子就漫上来的,刚刚还没有一点迹象,还可以看得清楚远处的红绿灯和人影,忽然就漫上来运动着的云山,也像翻滚着的波涛,漫卷着倾泻过来,其气势之凶猛,犹如河流翻涌,按着其轻灵特点,完全有舞台放雾的效 ...

  • 浩浩合元天,溶溶迷朗日

    前几天,夜里常起雾,早晨也是白茫茫一片,有时是重度雾霾,能见度不足三十米,稍远一些就云山雾罩的,什么东西也看不真切. 雾是自然界常见的一种天气现象,四季皆有,尤以秋冬时节大雾最为频繁,雾气也最重,一团 ...

  • [黄石诗坛]姚寿安的诗《​雾》

    雾 一场大雾 令我如梦初醒 却原来 雾与梦相亲相近 人们容易被假象迷惑 在一些亊物面前 往往执迷不悟 犹如走进迷魂阵 就像小时候 进城走错了路 转来转去 怎么也入不了亲戚家门 课堂上 老师提出的问题 ...

  • 摄艺切磋(四十九):雾里乾坤

    恶劣的天气是摄影的福星.原因是这种天气非常适合"难得一见"艺术的创作.怎么说呢,因为在大雪.大雨.大雾或者风暴的天气里人们很少外出,所以也就难得一见只有在这种天气里才会出现的一些奇 ...

  • 浓雾中视而不见的楼与树

    清晨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雾,瞬时笼罩了中原大地.办公室的窗户仿佛换上了雾化毛玻璃,推窗看去,只有二十米左右的能见度,稍微远一点的图书馆.教学楼和操场等,就像修饰照片时被抹掉一样,在乳白色的浓雾一点痕迹也找 ...

  • 钱锺书《槐聚诗存》笺说003

    当步出夏门行 天上何所有,为君试一陈.云深难觅处,河浅亦迷津.鸡犬仙同举,真灵位久沦.广寒居不易,都愿降红尘. [笺说] 1934年先生北行至北平,即今之北京,回沪后,大约友人询问旧京情事,钱先生感慨 ...

  • 钱锺书《槐聚诗存》笺说004

    薄暮车出大西路 点缀秋光野景妍,侵寻暝色莽无边.犹看矮屋衔残照,渐送疏林没晚烟.眺远浑疑天拍地,追欢端欲日如年.义山此意吾能会,不适驱车亦惘然. [笺说] 此诗作于钱锺书先生在光华大学任教时的1934 ...

  • 钱锺书《槐聚诗存》笺说006

    沪西村居闻晓角 造哀一角出荒墟,幽咽穿云作卷舒.潜气经时闻隐隐,飘风底处散徐徐.乍惊梦断胶难续,渐引愁来剪莫除.充耳筝琶容洗听,鸡声不恶校何如. [笺说] 1934年,钱锺书在上海光华大学教书,大学即 ...

  • 钱锺书《槐聚诗存》笺说008

    伦敦晤文武二弟 见我自乡至,欣如汝返乡.看频疑梦寐,语杂问家常.既及尊亲辈,不遗婢仆行.青春堪结伴,归计未须忙. [笺说] 1933年开始的首届庚子赔款公费留学资格考试,按规定是不允许在校生应考的,要 ...

  • 钱锺书《槐聚诗存》笺说009

    牛津公园感秋 一 弥望萧萧木落稀,等闲零乱掠人衣.此心浪说沾泥似,更逐风前败叶飞. [笺说] 钱锺书在英国留学,就学于牛津埃克塞特学院,攻读的是文学士学位.夫妇二人租住在校外,是一间较大的房间,既是卧 ...

  • 钱锺书《槐聚诗存》笺说010

    钱锺书<槐聚诗存>笺说010 新岁感怀适闻故都寇氛 海国新年雾雨凄,茫茫愁绝失端倪.直须今昨分生死,自有悲欢异笑啼.无恙别来春似旧,其亡归去梦都迷.萦青积翠西山道,与汝何时得共携? [笺说 ...

  • 钱锺书《槐聚诗存》笺说011

    赠绛 卷袖围裙为口忙,朝朝洗手作羹汤.忧卿烟火熏颜色,欲觅仙人辟谷方. [笺说] 钱先生夫妇到牛津,一开始靠吃房东的伙食.英国的饮食习惯不合钱锺书的胃口,杨绛就改租了另一套住屋,在牛津大学公园对面. ...

  • 钱锺书《槐聚诗存》笺说012

    此心 伤春伤别昔曾经,木石吴儿渐忏情.七孔塞茅且浑沌,三星钩月欠分明.闻吹夜笛魂犹警,看动风幡意自平.漫说此中难测地,好凭心画验心声. [笺说] 1936年,在英国的钱锺书写了两首有关"心& ...

  • 钱锺书《槐聚诗存》笺说014

    四言 一 欲调无筝,欲抚无琴.赤口白舌,何以写心? [笺说] 此诗写于1936年,钱锺书夫妇英国求学时期.是什么原因促使钱先生写此诗?我们只在吴学昭所写的<听杨绛谈往事>寻得一点儿端倪,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