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新解:第二十章大道自然
相关推荐
-
老子很喜欢“七”这个数字,经常从7个方面来描述“道”
<易经>的每个卦都分6个爻,第3爻与第4爻处在中间位置,在易经中象征正道和大道.因此古人好像非常喜欢"三"或者"四"这两个数字,经常说不好的人或物就 ...
-
以经解经之《道德经》:十三,行必有果,同道同德
第二十二章 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②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③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④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 ...
-
我读《道德经》:“企者不立,跨者不行”,反自然的行径,难以长久
我读<道德经> 2 5 天 [原文]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古文今译 踮起脚跟,是站不牢的 ...
-
【大道至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融媒体一淄川发布 2015-03-10 但行好事 莫问前程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积善之家 必有余庆 <大道至简--中华传世经典选粹>是由中共淄川区委编辑出版的一部中华传统文化普及读物.该书 ...
-
以经解经之《道德经》:十一,以道为本
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大道废,有仁义: 大道至简,无欲无求.本于自然是大道的唯一动机.无为的重点便是学习道的无欲无求,像水一般顺势而为.换言之 ...
-
《道德经》第二十章:绝学无忧
[原文]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累累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 ...
-
《道德经》第二十章《独异于人》悟读述杂【20】
《道德经》第二十章《独异于人》悟读述杂【20】
-
绝学无忧 | 《道德经》第二十章笔记
第二十章 "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儽儽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 ...
-
《道德经》第二十章,守道
[原文] 唯之与阿①,相去几何?美之与恶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③,不可不畏.荒兮④,其未央哉⑤!众人熙熙⑥,如享太牢⑦,如春登台⑧.我⑨独泊兮⑩,其未兆⑾:沌沌兮⑿,如婴儿之未孩⒀:傫傫兮⒁,若无所归 ...
-
道德经之第二十章
相传<老子>是老子所著,原书本无名,秦时称为<上至经>,汉时称为<老子>,<道德经>等.现在的通行本是魏晋时期的王弼注本,之前的汉代还有<河上公章 ...
-
【读懂圣贤】----《道德经》第二十章
老子传世名著:<道德经> (又称<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 ...
-
抄写《道德经》第二十章(二)
抄写《道德经》第二十章(二)
-
抄写《道德经》第二十章(一)
抄写《道德经》第二十章(一)
-
学习张讲师讲《道德经》第二十章之心得分享
原文: 绝学无忧,唯之于阿,相去几何?善之于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乘乘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