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道德经》:“企者不立,跨者不行”,反自然的行径,难以长久
相关推荐
-
【读懂圣贤】----《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老子传世名著:<道德经> (又称<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q ...
-
唯有知耻,才有自尊
古语云:"唯有知耻,才有自尊." 知耻才能远辱.有了这份羞耻之心,做了错事便会惭愧,辜负了别人的期望会内疚,行为不当就会难过. 知耻的人,行为有规范,不会出大格: 不知耻的人,什么 ...
-
《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一),经文 希言自然. 故飘风不终朝(zhāo),骤雨不终日. 孰为此者?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同于道者,道亦乐(lè)得之:同于德 ...
-
《道德经》第二十七章,圣人、开悟的人、得道的人 行道的奥妙
金童子道德经养生不传之秘 函谷对之二十七:为善自然 尹喜问:我们在修道中,要使心灵纯净,还要使自己的言行合道,谓之修行,那么是不是要坚持做善事才好呢 老子答:善行,无辙迹①:善言②,无瑕谪③:善数④, ...
-
《道德经》新解:第二十章大道自然
"道,无分内外,无有差别.大道宁静,无动于外:大道混沌,松散无形:大道不取,本自具足:大道清明,高风亮节:大道自然,无所拘束." 译文:老子说的那个"道",它没 ...
-
以经解经之《道德经》:十三,行必有果,同道同德
第二十二章 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②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③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④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 ...
-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道德经》笔记No.24
第二十四章 "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企者,就是踮起脚尖.这样能看得远一点 ...
-
《道德经》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原文: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第一部分: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企是指把脚尖踮起来,但是这样是难以长久立足的,即 ...
-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自矜者不长,自伐者无功,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伟大的哲学家老子怎么可能写出玄乎又玄的<道德经>,只因<道德经>在流传中变得杂乱无章所以玄乎又玄,走进"360个人读书馆"搜索馆友"百岁无疾的秘籍 ...
-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 <道德经> "企者不立"一语,源自老子的<道德经>第二十四章,大意为踮起脚 ...
-
道德经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
这一章阐述了做人的道理,这种道理,从过往几千年来看,也是刻录在国人骨髓的,也是国人内敛的一种性格表现. 先贴下原文: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 ...
-
《道德经》第24章:跂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
<道德经>第24章:跂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餘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居.--转载--[跂(qì)者不立,跨者不行.]" ...
-
老子“企者不立,跨者不行”有何深意?什么是修身四违?
开经语 宣道贵德抱无得一,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此章与曲则全章 ...
-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出自<道德经>第二十四章,意思是,踮起脚跟想站得高,反而立不住.迈起大步想走得快,反而走不远. 曾仕强先生解读 老子说: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企", ...
-
辅星水法便读歌:顺水立向之法。固当以青囊...
辅星水法便读歌: 顺水立向之法.固当以青囊天玉玉尺之元窍入局,顺水双山为主.而众不朝聚,则必合净阴净阳之气为吉.古人以净阴净阳之理合九星翻变之法,演为向上五鬼卦水局.即洛书翻星之天父幇卦也.颂云:三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