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解读:治人事天,莫若啬,不断的积德才能长久
相关推荐
-
道德经·第五十九章:治人事天,莫若啬。
春秋时期 · 老子 治人事天,莫若啬. 夫为啬,是以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译文 治理百姓和养护身 ...
-
《道德经》第五十九章 |生活中的减法,往往是生命中的加法
主播 | 笑非 修音 | 一林 图编 | 香 <道德经>是我们生命的书,读<道德经>就是读自己.对大多数人来说,事有所成,关键靠勤奋努力.提高效率,这是有为:而读懂<道德 ...
-
道德经讲义-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如啬-道德真源
治人之道,即事天之道,天人固一气也,故治人所以事天,事天不外治人.莫谓天道甚远,即寓于人道至迩之中.不知天道,且观人心.能尽人事,即合天道.虽一高一卑迥相悬绝,惟在于安民为主,民治定则天心一矣.其要在 ...
-
道德经解读: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应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73章) 老子说,勇猛而果敢的役气就被杀死 ...
-
老子讲:“治人事天莫若啬。”这句经文的意义是什么?
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名家解读] 任继愈先生认为,这一章老子 ...
-
道德经解读:老子说:“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第六十二章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 ...
-
【今日解读】2020 SMFM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指南解读
作者:夏显.漆洪波 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 01 指南推荐 指南推荐:测量疑似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血清胆汁酸和肝转氨酶(GRADE 1B). ▶ICP常发生在妊娠中期和晚期,其特征是皮 ...
-
道德经解读:人们做事情,常常在快要成功的时候就失败了
这话出自<道德经>第64章,它的原文是: [原文]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 ...
-
道德经解读: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出自<道德经>第55章,它的原文如下: [原文]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蜂虿虺蛇不螫,攫鸟猛兽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 ...
-
道德经解读:事物用之得当则有利,反之必有弊害
[原文]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举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今译] 将要收合的,必先张开:将要削弱的,必先强 ...
-
道德经解读: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原文]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今译] 真实的言词不华美,华美的言词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