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峰:静坐(冥想)将成为下一个心灵疗愈新趋势

“作为一名医生,我很诚实地说,除非是因为很严重的突发性疾病,你想要活得长久并避免晚年整天跑医院,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学习养生医学,除非你富有到可以请专门的私人营养师和私人医生。几乎所有的药物都是有副作用的,药物只是控制症状但并不真正治疗疾病。”
          ——莱纳斯.卡尔.鲍林

“博爱养心”训练法的基础就是静坐(meditation)。心静了,脑子才可以留出空间!心里放松了,身体才会柔软不僵硬。
心被天地之大爱所滋养了,人便学会了释怀。不生气,气血便畅通无郁结,无堵塞!

近代的医学家和心理学者也相继发现,冥想通过静坐调息、默念意守可以防治疾病。在放松及集中精神的过程中,“输入”正面的潜意识,能起到提高免疫力、增进健康长寿等积极的健身效果。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家赫伯物·本林说:
“一个人身心过分紧张,会削弱体内免疫系统的机能,冥想带来的完全松弛,会减缓身体的紧张,是防治许多疾病的有效方法。”

一项医疗调查显示,冥想者比不善此举者的发病率要低50%。这种疗法对老年性高血压、冠心病、神经衰弱等疗效更为显著。即便是健康人,经常冥想也有裨益,可以消除疲劳,有益于左右脑平衡,给人的机体健康“充电”。

在康复医学领域的学者认为,冥想对人体肌群的协调功能也有很好的锻炼效果。冥想时无论是站还是坐,都要求精神高度集中,使维持姿势的肌群产生静力性的收缩,尤其是平时不易锻炼到的核心肌群,在这种姿势的维持和呼吸的配合作用下也可得到锻炼,可提高中老年人站、坐、走的稳定性。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的康复保健医生就开始引进东方的冥想疗法,在亚裔人较多的州得到了推广。逐渐地,内科、心理科、肿瘤科、神经内科的医生们也接受了冥想疗法,并结合现代医学心理和调息疗法的临床实践,形成了具有美国特色的“菩提冥想疗法”。

近一个世纪以来,冥想已在多个国家掀起了热潮,在印度、印尼、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菲律宾、柬埔寨、中国等,参加冥想的人越来越多。

近日,央视CCTV2的“环球经济连线”栏目做了一个《冥想经济:心灵关怀也能带来经济效益》的报道,正式通过主流媒体承认冥想对我们身体、心理的益处,让国民意识到静坐(冥想)正在形成一种繁荣发展的行业,是一种新趋势。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University of Wisconsin)研究发现,静坐(冥想)能增强大脑的活动能力,让人有更灵敏的反应。

通过试验,参与研究的科学家们得出结论∶坐禅和冥想能够增强脑活动能力,并明显地影响脑部负责调节情绪和快乐的相关区域。简言之,静坐并展开想象是一种从身心两个方面都能调节人体状态的好方法。

冥想等同于抗抑郁药物的疗效

美国约翰霍普金大学的研究人员们分析了已发表的47例临床实例,希望从中找出冥想作为最有效医疗措施的治疗方法例证。

这项研究涉及超过3500名病人,病症涵盖压力、毒瘾、抑郁、焦虑、糖尿病、心脏病、癌症及慢性疼痛等的各种病症。

该统合分析结果已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医学》上发表。其中最突出的冥想疗效是——每天进行30分钟的冥想会显著减少焦虑及抑郁症状。

冥想能改变大脑结构、重塑年轻

在冥想还鲜为人所知的时候,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冥想,对冥想具体怎么练习也是一无所知,也就是在这几年间,冥想开始不断进入大众视野,从国外传播到国内,被很多人所接受。

最近几年,冥想行业迅速发展,纽约公共图书馆甚至每周都有一节冥想课,根据美国市场研究机构的报告,2016年冥想行业在全球创收11亿美元,比上年增加10%。

美国作为冥想普及度最高的国家,正在逐步走进每一个普通的美国家庭,每天下班回家冥想半小时,周末去冥想馆享受一下午的宁静时光,日益成为更多人放松减压的新选择。

而国内虽然起步比较晚,但随着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压力人群的数量激增,对于排解压力的需求也就显得更为急迫。许多导师开始为大众进行冥想引导,很多城市开设了专门的冥想课程,参与人数也逐步增加。

"冥想很可能会继跑步火爆朋友圈之后,成为新一代心灵疗愈方式。"很多报道中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在大家逐步开始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逐步把精力投放到身体锻炼中去的同时,关注内在,关怀心灵,也渐渐被更多人重视,并开始通过静坐(冥想),来调节自己的内在状态,希望拥有更健康乐观的生活,拥有更丰盛富足的生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