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厥与蛔厥的鉴别
相关推荐
-
胆道蛔虫病的中医辨证治疗、病因病机、中药配方处分
[概述] 胆道蛔虫病是由于肠道蛔虫上蹿钻入胆道引起的常见急腹症,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以中上腹剑突下区阵发性剧烈绞痛,痛引肩.背.恶心.呕吐甚至四肢厥冷为主要临床表现. 本病属于中医学"蛔厥& ...
-
有是证用是药是经方治疗的精髓
编辑整理 隐市 有是证用是药是经方治疗的精髓 方证对应是中医治疗的最高境界,有是证用是药是每一个中医人医疗实践中必须坚守的信念.且看下列一则老中医医案. 一男30岁,近半月经常腹痛剧烈如绞,腹中雷鸣 ...
-
藏厥和蛔厥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伤寒论>: 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藏厥,非蛔厥也. 蛔厥者,其人当吐蛔. 令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藏寒. 蛔上入膈,故烦. ...
-
厥阴阴邪脉证厥阴阴邪微细厥,肤冷脏厥躁难...
厥阴阴邪脉证 厥阴阴邪微细厥,肤冷脏厥躁难安, 表微舌短苔滑黑,四逆当归四逆先. 少满病厥姜萸入,蛔厥静而复时烦, 得食而呕蛔闻臭,烦因蛔动乌梅圆.
-
乌梅丸组成: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炮附子川椒桂枝人参黄柏功用:温脏安蛔。主治:蛔厥。脘腹阵痛,烦闷呕吐...
乌梅丸 组成:乌梅 细辛 干姜 黄连 当归 炮附子川椒 桂枝 人参 黄柏 功用:温脏安蛔. 主治:蛔厥.脘腹阵痛,烦闷呕吐,时发时止,得食则吐,甚至吐蛔,手足厥冷,或久痢不止,反胃呕吐,脉沉细或弦紧. ...
-
十一、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胃)〔肤〕冷,其人烦(燥)〔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令〕病者静,而复时烦……
十一.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胃)[肤]冷,其人烦(燥)[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令]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 ...
-
《伤寒悬解》厥阴脏病——厥热往来
厥阴十 伤寒,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为除中.食以索饼,不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恐暴热来出而复去也,后三日脉之,其热续在者,期之旦日夜半愈.所以然者,本发热六日 ...
-
快速简明晕厥的鉴别诊断
前几天讲了头痛(学会如何看头痛是正道)和眩晕(快速掌握眩晕鉴别诊断的要点),今天来讲讲晕厥上图,晕厥的主要病因,常见的提示症状和诊断方法简明整理如下.同事附送一个很多站友未曾意识到的tips:真性晕厥 ...
-
晕厥临床治疗、病因分析与鉴别17例
2004-2012年收治晕厥患者17例,均以晕厥为首发症状入院,其中男7例,女10例,年龄14~76岁,平均58.5岁. 17例均为突然发作晕厥,晕厥时间30秒~10分钟. 存在情绪波动.精神刺激.饮 ...
-
软组织内黏液样肿瘤的影像鉴别诊断
课件来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强永乾 老师
-
【茶壶里的“老方”,5方养5脏,别贪多!...
[茶壶里的"老方",5方养5脏,别贪多!] 1.养心--莲心安神方:清心安神.利水 方组:莲心.桂枝.生甘草各一钱,白术.茯神各二钱. 做法:将上药材切碎,用开水浸泡代茶,可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