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臣谁当来,谁不来(资治通鉴卷二一八之十)

(0)

相关推荐

  • 此物最相思(第339章)

    当长安被叛军铁蹄践踏后,曾经的繁华一夜之间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血流成河,是白骨森森.就连长安的空气中,也弥漫着浓得化不开的血腥味! "杀人魔头"孙孝哲指挥叛军在长安残酷暴虐,仅 ...

  • 用春秋时期的古战法到唐朝打仗,能否战胜安禄山叛军?大唐宰相房琯“收复长安”之战

    756年,安禄山爱将安守忠在咸阳迎战大唐军队,看到唐军阵容后不禁大惊:"我该不是在跟春秋时期的军队打仗吧?"原来,唐朝大军的正面竟然是2000辆战车.这分明是春秋时流行的车战之法, ...

  • 安史之乱的幕后推手,他不仅使大唐,也使古代中国由盛转衰

    公元755年,身兼范阳.平卢.河东节度使的唐朝将领安禄山带着部下人马举起了反唐的大旗,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就此爆发.安史之乱虽然最终得以平定,但是极大程度上地削弱了唐朝的国力, ...

  • 杨国忠是如何把安禄山逼急了的?

    在安史之乱爆发之前,朝中很多大臣都知道有一天安禄山会造反,但就是唐玄宗不相信.在当时最为得宠的人有三个,分别是后宫中的杨贵妃,朝廷中的杨国忠,还有统军在外身为三镇节度使得安禄山. 安禄山是安史之乱的罪 ...

  • 从翁婿情深到失望背叛、投靠安禄山,唐玄宗做错了什么,以致失去了心爱女婿的忠诚?

    料事如神 756年,见安禄山逼近,唐玄宗抛下百官偷偷逃出长安.到了咸阳,他突然问亲信宦官高力士:"你说官员里谁会来追随我,谁不会来?"由于唐玄宗是秘密外逃,朝中很多官员都不知道,此 ...

  • 范献忠谏中宗(资治通鉴卷二〇八之十)

    先前,秘书监郑普思把他自己的女儿送入后宫,监察御史灵昌县人崔日用曾上奏弹劾他,中宗因而没有听从崔日用的意见.后来郑普思在雍州和歧州两地聚集党羽阴谋作乱,事发后西京留守苏瓌逮捕了郑普思,穷究其罪.郑普思 ...

  • 卢俌定突厥策(资治通鉴卷二〇八之十二)

    神龙二年十二月己卯(初八),突厥阿史那默啜进犯鸣沙,唐灵武军大总管沙吒忠义与突厥兵交战,结果唐军战败,阵亡六千余人.丁巳(初十),突厥兵进犯原州和会州等地,抢掠了陇右的军马一万多匹之后撤走.唐中宗得到 ...

  • 李旦脱嫌疑(资治通鉴卷二〇八之十四)

    当初,右台大夫苏瓌负责审问太子李重俊的党羽,罪犯中有人牵扯上相王李旦,苏瓌秘密在中宗面前为相王申辩,中宗这才不追究此事.扳倒了太子,安乐公主和兵部尚书宗楚客就开始把目标转向相王李旦.他们指使侍御史冉祖 ...

  • 魏元忠之贬(资治通鉴卷二〇八之十五)

    起初,由于武三思专擅朝廷大权,右仆射.中书令魏元忠心中常常愤懑忧郁.太子李重俊兴兵诛杀武三思的时候,正好在永安门与魏元忠的儿子太仆少卿魏升相遇,便顺便裹胁他一起入宫.太子一死,魏升也被乱兵所杀.事后魏 ...

  • 岂有君父告急而臣子晏然不赴者(资治通鉴卷二一八之十二)

    跟随安禄山造叛的同罗和突阙等部落的军队屯驻在长安的禁苑中.七月甲戌(二十二日),他们的酋长阿史那从礼率领五千骑兵,盗得二千匹厩马后逃回朔方,他们阴谋联结其他胡人部落占领边疆地区.肃宗皇帝派使者前去安抚 ...

  • 乌承恩拒援常山(资治通鉴卷二一八之十四)

    虽然安禄山横扫了河北,占据了大城重镇,但河北地区的大多数州郡还在为唐朝坚守.常山太守王俌想要投向叛军,其他将领得知后大为愤怒,就借玩马球的机会,纵马踩死了他. 当时信都太守乌承恩部下有三千朔方兵,常山 ...

  • 韦后临朝(资治通鉴卷二〇八之二)

    神龙元年二月甲子(十四日),唐中宗李显复位后,将他的妃子韦氏立为皇后,大赦天下:又追赠韦后之父韦玄贞为上洛王,追赠韦后之母崔氏为上洛王妃. 左拾遗贾虚己上疏劝谏,他说:"异姓之人不得封为王爵 ...

  • 姚元之哭武氏(资治通鉴卷二〇八之一)

    在政变成功,武则天被迫迁往上阳宫时,大家都喜气洋洋,只有太仆卿.同中书门下三品姚元之一个人痛哭流涕.桓彦范.张柬之很是不解,他们对姚元之说:"今天哪里是您悲哀哭泣的日子!您这样干恐怕今后要大 ...

  • 武氏死灰复燃(资治通鉴卷二〇八之三)

    张易之.张昌宗被诛灭后,洛州长史薛季昶对张柬之和敬晖说:"张易之和张昌宗这两个元凶首恶虽然已被铲除,但像吕产和吕禄这样的人还在朝中任职,锄草时如不铲除草根,终究还是会长出草来的.(二凶虽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