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伤寒论》一六四:会用这五个泻心汤,所有肠胃科的病就都会看了

(0)

相关推荐

  • 经方解读之黄岑——消黄疸,泄利逐水,下血闭

    黄芩,野生和家种都非常常见,临床又极常用的一味药.采药时在北京的门头沟区和山西的太行山区,有很多野生和人工种植的黄芩. 有的生长多年,根系粗大,是真正的老芩,枯芩,药用效果极佳.当地人常常在春天采集黄 ...

  • 经方:桂枝人参汤(太阳表证兼有寒症下痢)

    桂枝人参汤 [原文] 桂枝四两(别切) 甘草四两(炙) 白朮三两 人参三两 干姜三两切 右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内桂,更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夜一服. [又名] 人参理中汤 [ ...

  • (十二)小柴胡汤——肠胃疾病

    136吐血 天宁州贾凤来,血症五日一次.计患病五十五日,吐血十一次.其来也,先三日左胁作胀,至期则夹窠皆胀.发申酉戌三时.余诊其脉,左关弦数而结滞.问:五十余日,曾发寒热否?曰:第一次有寒热,一吐而解 ...

  • 【每天学伤寒】半夏泻心汤

    倪海厦&张仲景 修田哥哥资料库 今天 一六四:『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 ...

  • 经方:生姜泻心汤(心下痞,肠鸣下利)

    生姜泻心汤 [原文] 生姜四两(切) 甘草三两(炙) 人参三两 干姜一两 黄芩三两 半夏半升(洗)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擘) 右八味,以水一斗,煮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作者 ...

  • 经方:黄连汤(胃炎、胃寒痛)

    黄连汤 [原文] 黄连三两 甘草三两(炙) 干姜三两 桂枝三两(去皮)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昼三夜二. [作者]张仲景 [出自]< ...

  • 方剂歌诀详解——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 <伤寒论> 半夏泻心黄连芩,干姜甘草与人参, 大枣和之治虚痞,法在降阳与和阴. [歌诀总括] 半夏泻心汤由半夏.黄连.黄芩.干姜.人参.大枣.炙甘草组成,具有平调寒热.消痞散结 ...

  • 《伤寒论》太阳病下篇学习摘要

    辩太阳病脉症并治法 下篇 中药的辨症论治是临床上不可缺少的基本知识,取法都来自「伤寒」和「金匮要略」两书. 赵情初说:古人随证以立方,非立方以待病.祖国医学的可贵处就是统一整体观念的.张仲景的学说就是 ...

  • 少阳病和太阴病

    一. 少阳病 少阳病的病位是半表半里,能量是阳.少阳病的典型表现是口苦.咽干.目眩,代表方是小柴胡汤.小柴胡汤证的典型证是心烦喜呕.胸满胁痛.嘿嘿不欲饮食和往来寒热. 人体的能量大循环是食物消化后能量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四八)

    伤寒论第41条辨原文: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原文解释:外感病,表症未解,水饮停聚,出现咳嗽.气喘.发热.畏寒.口不渴的,可用小青龙汤主治.若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四七)

    伤寒论第40条辨原文: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原文解释:伤寒,表症未解,心胸之下有水饮之邪,病人干呕.发热.咳嗽,或兼口渴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四三)

    伤寒论38条辨: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目闰,此为逆也. 原文解释:太阳中风症,脉象浮紧,发热,恶寒,周身疼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四二)

    麻黄汤里用到了杏仁,我们在第六节里讲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中讲到了杏仁,杏仁有润肺止咳除痰,润肠通便的作用,杏仁在麻黄汤里的作用就是润肺的,因为麻黄遇到桂枝就会发表,麻黄会把肺里津液发散掉,所以,加上杏仁就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四零)

    伤寒论第35条辨: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讲到"伤于寒",就是麻黄汤证,又名还魂汤,为什么?就是人死了,脉都没了,下回阳九针后,再灌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四)

    伤寒论条辨第七条,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发于"阳"者七日,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病发于阳七天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六)

    伤寒论第72条辨: 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汗发了以后,病人口渴,脉浮数,病人就是五苓散证,因为水都在皮肤表面上,中焦没有水了,所以病人会烦躁. 成无己说:发汗己解,胃中干,烦躁不得眠,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四)

    伤寒论第71条辨: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与五苓散主之. 原文解释:太阳表症,使用发汗法,汗出很多,会使津液受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七六)

    伤寒论第67条辨: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原文解释:伤寒病人,或经过涌吐或经过攻下的治疗以后,感觉胃脘部气逆闷满,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