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四零)

(0)

相关推荐

  • 中医入门(36)太阳病之伤寒与麻黄汤

    太阳伤寒为<伤寒论>太阳经病之一.乃风寒外束,卫阳被遏,失于温煦,营阴郁滯,太阳经气运行不畅之症候.表现为发热.恶寒.恶风.头痛.身疼.骨节疼痛.无汗.脉浮紧等.为太阳表实证. 发生在太阳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35,36条

    ​35.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方五.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 ...

  •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55条)

    从头学中医 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55条) 讲者:孙洁  编辑:东旭 55.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 太阳伤寒,脉浮紧而无汗是其本证,当以汗解.如果没有及时治疗,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四)

    伤寒论第71条辨: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与五苓散主之. 原文解释:太阳表症,使用发汗法,汗出很多,会使津液受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零)

    伤寒论第69条辨: 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原文解释:经用发汗,或泻下以后,病仍然未解除,出现烦躁不安.恶寒.肢冷.腹泻.脉沉微细等症的,用茯苓四逆汤主治. 伤寒,当病人用了汗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七四)

    伤寒论第66条辨 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主之. 原文解释:发了汗以后,致脾虚气滞,腹部出现胀满的,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治. 发汗以后,导致了脾虚气滞,腹部出现胀满,关于胀满,有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七零)

    伤寒论第64条辨: 发汗过多,其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第64条辨解释:发汗太过,汗出太多,致心阳虚弱,病人出现双手交叉覆盖心胸部位,心慌不宁症状的,须用手按捺方感舒适的,用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九四)

    只要出现了一个心烦,腹满,还有卧起不安,腹满的时候,有实证和虚证.如果是实证,就是我们前面学的承气汤证,前面讲得不够详细,后面进入阳明篇,就会详细介绍承气汤.虚证,那就是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实证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0四)

    伤寒论第90条辨: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本先下之,而反汗之为逆:若先下之,治不为逆. 原文解释:本来应该发汗,反而治以攻下,这样治疗是错误的:如果先用发汗解表,表解以后再用下法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五零)

    当病人有口渴的现象,把半夏去掉,加上括蒌根,括蒌根是很好的止渴的的药,也就是消渴,所以,有糖尿病的人常常会用到括蒌根,我们在前面葛根汤里讲到"刚痉"和"柔痉"的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四八)

    伤寒论第41条辨原文: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原文解释:外感病,表症未解,水饮停聚,出现咳嗽.气喘.发热.畏寒.口不渴的,可用小青龙汤主治.若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四七)

    伤寒论第40条辨原文: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原文解释:伤寒,表症未解,心胸之下有水饮之邪,病人干呕.发热.咳嗽,或兼口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