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九章

(0)

相关推荐

  • 徐慎檀:《道德经》第十章释义

    大家好!又到了国学经典每天读的时间,请大家给自己的心灵几分钟的休息,我们一起来学习祖先的智慧.今天咱们一起学习道德经的第十章.下面咱们先把道德经的第十章的原文读一下,请大家按我发上来的原文读,因为这里 ...

  • 修身养性、世事通达

    本文由"黄明哲正解<道德经>"道友晓珺根据黄老师音频课的内容转录完成. 修 身 养 性 <道德经>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抟(tuan)气致柔,能婴儿 ...

  • 第十课:老子六问——帝王测试卷

    <老子>第十章原文(通行本,中华书局2008版):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知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之,生 ...

  • 健康养生 之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前言: <瘟疫论>是告诉我们如何预防和治疗瘟疫病毒的. <伤寒论>是告诉我们生了病,怎么治疗开方的. <黄帝内经>是告诉我们怎样合道健康生活不生病的. <道德 ...

  • 慢读|老子《道德经》第十、十一章

    <道德经> 第十章 -1- [原文]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鉴,能无疵乎?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生之.畜之,生 ...

  •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道经·载营魄章第十

    道经·载营魄章第十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苏辙:魄之所以异于魂者,魄为物,魂为神也.<易>曰: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魄为物,故杂而止:魂为神,故一而变.谓之营魄,言其止也 ...

  • 第12讲 第10章 不多为,地摊烟火自生机【我读老子】

    第10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治国爱民,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生之蓄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导 ...

  • 道德经第十章:老子的养生之道(全篇持续更新)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道德经的第十章,第十章可谓是千古奇闻,我们先来看下原文: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如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人都是人,在最初是平等的,但后来却有上士中士下士之分,甚至更有不士之差,于是人与人不再平等.这结果是由人自己造成,不能埋怨他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二章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明太祖注:国王及臣庶,有能行道者,笃能行斯大道,勿于道上加道焉,善上更加善焉.凡以巧上此二事者,美则美矣,不过一时而已,又非常道也.故美尽而恶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七十三章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知此两者,或利或害. 冲动时的举动,人们称之为勇敢.这种勇敢举动的结果,是勇敢者身死命丧.所以老子说勇于敢则杀.冲动时,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而不贸然行动,这是勇于不敢.古人常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七十四章

    民常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纵放情欲,为什么会动之死地?当然是因为危害了别人的利益,而受到惩罚.由谁按照什么规则来惩罚之?当然是国家机器中的镇压工具按照国家的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六章

    第六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久. 明太祖注:天地不自生者,人本不知,天地自生不生,但见风雨霜露益於世人,亘古至今不息,未见天有自生者,故设词以训後人. 天地是自生的,万物在天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八十一章,可以看作老子写完<道德经>之后的最后感想.他知道,世上已有许许多多的思想与言论,这都是他所谓的"言&quo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 身是人的身,欲也是人的欲,二者为何非要如此对立不可呢?仔细分析起来,问题的关键是一个限度的问题,而不是二者必选其一的问题.人生不能无欲,但不能过分纵欲.适当的欲望是人生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生命在于柔弱,生活也要柔弱.柔弱,不是弱,而是韧,韧比刚还要强.柔弱的要点在于灵活,不僵死,不硬化.人在婴儿时期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七十五章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也,是以难治. 明太祖注:治国务欲民实,无得重敛而厚科,若重敛而厚科,则民乏用矣.民既乏用,则盗贼之心萌.盗贼之心既萌,将必持戈矛而互相斫,是谓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