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责任篇》第三十三讲:德鲁克定律

德鲁克定律

前文谈到的这个道理也适用于企业内的服务。凡有真正好绩效的,都是专一的幕僚,他们努力去做一件事,而且只做一件事。企图“研究所有基础科学”的高度多元化研究实验机构,几乎拿不出什么研究成果;不论是研究药物或冶金术,有研究成果者,大多来自专门从事单一领域研究的实验机构。

有时,工程师会开墨菲定律(Murphy’s Law)的玩笑:“如果任何事情可能出错,它一定会出错。”但高复杂性还适用第二条定律,我们姑且称之为“德鲁克定律”(Drucker’s Law)吧:“如果一件事出了错,其他所有事也都会出错,而且会同时出错。”如果你知道自己的事业,了解它、也常接触它,就算任何地方出了毛病,都还有挽救的机会。采取多元化经营及高复杂性的事业却意味着,你既无法知道自己的事业,也无法了解它,更无法常接触它,更不用说去治疗它了。

事业复杂性超过某个程度,就达到无法管理的地步。高阶经营层必须完全依赖抽象的东西,例如正式报告、图表及量化数据等,而无法凭他们对事业本身、现实状况、组织成员,以及对它所处的环境、顾客,和对其凭借技术的观察、认识及了解进行有效的管理。换言之,这个事业的复杂性已发展到无法管理的地步了。唯有高阶经营层能够运用得到的衡量数据与资料(亦即抽象的图表、资料及报告),与具体实际情况比较,这事业才算是一个可以管理的组织。

资讯系统当然可以设计得尽善尽美,内容无所不包,而且可以透过“真实时间”(real time)的方式作业。尽管如此,它也只能回答高阶经营层已经问过的问题,只能报告已经对企业产生冲击的事情(过往的事)。人们只能编纂整理往事;所有报告都是编纂整理过去的事。

凡是事关重大的新发展,总是超乎任何报告系统范围之外。等到它们出现在图表上时,已经迟了一步——也许已经太迟了。除非人们能够了解真正相关的事情,以及有能力洞悉事情的真相,未陷入一厢情愿想法的陷阱,否则只看得到单一的事件。也就是说,人们通常在某个问题已变成“大麻烦”时,才意识到它是一个问题;在某个机会已溜走时,才晓得它是一个机会。

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大多数的高复杂性企业都会遇到这样的挑战。比如美国的利顿工业公司(Litton Industries),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所有集团企业的先驱。该公司是由一批非常能干、拥有从事许多产业经验的人士所建立;这批领导者曾创设休斯飞机公司(Hughes Aircraft),并取得国防电子工业的领导地位。利顿是第一家集团企业,首倡控制管理的概念,即利用报告、数据和有组织的资讯管理大型企业。但是,利顿工业也是首先拿砖头砸自己脚的集团企业,证明了高复杂性与多元化经营的脆弱。等到利顿的高阶经营层发现办公设备事业有大麻烦时,已经太迟了。

本书浓缩了德鲁克几十年的知识经验与管理思考,以其简洁的书名道出了管理学的真谛—使命、责任和实务,被誉为“管理的圣经”。
彼得.德鲁克系列读书笔记
持续更新中……
主讲:彭信之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0)

相关推荐

  • 德鲁克·谈管理

    德鲁克·谈管理

  • 《管理:责任篇》第二十三讲: 大企业的管理

    大企业的管理 在前面的几篇文章中,我们先后讨论了小企业和中型企业,事实上,小企业和中型企业在本质上可归属于同一类别.在中小型企业,企业成功凭藉的是高阶经营团队的绩效.而这个群体人数不多,向心力亦强,足 ...

  • 《管理:责任篇》第十三讲:如何了解企业的全貌

    如何了解企业的全貌 规模指的是企业的全貌(configuration),而非企业单一的层面.要判定一家公司的大小,必须观察的因素有:员工人数.营业额.附加价值(对适用的公司而言).产品种类的复杂性和多 ...

  • 《管理:实务篇》第三十三讲:德鲁克的管理的哲学

    德鲁克的管理的哲学 "致上司的一封信"只是德鲁克实践"目标管理"的工具之一,接下来我们就要正式请出德鲁克,介绍他的管理哲学,真正的名字是"目标管理与自 ...

  • 《管理:责任篇》第二十四讲: 给大企业的三条建议

    大企业管理的三条建议 在工作团队盛行的环境下,大企业必须审慎思考经理人的职务.在界定经理人的职务时,大企业不仅应考量经理人的潜在贡献与分派的工作.在制定策略时处的地位,以及在资讯流通过程扮演的角色,也 ...

  • 《管理:责任篇》第十九讲:中型企业的三个类型

    中型企业的管理 在很多方面,中型企业是理想的企业,它兼有小企业和大企业的优点.中型企业的员工相互熟识,容易聚在一起,无须特别费力便很自然地组成工作团队.在这里,人人都应明白自己的工作,也知道上级期待他 ...

  • 《管理:使命篇》第三十三讲:科学管理的下一站

    35 自从工业革命启动以来,工作变得更重要了,大家都震憾于机器对社会生产力的改造,却忘记了做工作的人,而且似乎人的作用确实也没有之前那么大了.真正有系统的研究人的工作直到至十九世纪末才出现,泰勒是历史 ...

  • 《为成果而管理》第三十三讲:知识的现状

    阅读: 确凿地定义一家企业的独特知识看似简单,实则不然.有些事情人人皆知.人人皆会,但你若总能胜人一筹,便是独特知识.老话说的好,耽于博学的人,非求知也,乃炫学也.此话也适用于企业掌握的独特知识.(彼 ...

  • 《子曰德鲁克》第三十三讲 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下)

    培养管理者 企业中我们一直在讲要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创造利润.但其实企业当中最大的成本就是没有经过培训的员工.这一点有些老声长谈了,但是在实际的管理现场,我们总是能够发现因为员工没有提到训练而导致的各 ...

  • 《管理:实务篇》第二十三讲:接班人计划

    接班人计划 公司最糟的决策之一是就是挑选指定接班人,而把其他人屏除在外.因为被屏除的那些人,将在未来十年负责80%的工作.如果他们没有被充分发展到自己能了解并接受的程度,并将接班人的愿景以行动落实,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