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0.10.21

一、

山慈菇与重楼相伍有清热解毒、散郁结、利咽喉的作用。桑白皮、瓜蒌、射干三药合用有清解肺热、散结利咽之效。木蝴蝶有清肺开音、疏肝理气之功,可治咽喉不利、声音嘶哑。以上诸药可适当加入应证方药中治疗“喉痹”、急慢性咽喉炎,常可收效。

二、

白芷、辛夷、细辛三药合用其性温,均入肺经,有宣肺祛邪通鼻窍之功,可治感冒头痛有良效,

三、

专心学业比什么都要紧,浮躁心理要不得。

四、

花生叶“昼开叶合”现象与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人体寐与寤同步一致,临床研究证明落花生之基叶治疗失眠有一定作用,方法是鲜花生茎叶洗净每晚取100g煎水饮之或用干品30-50g煎水饮之。

五、

小儿夜惊睡眠欠安,可用蝉蜕6g武火煮沸后,文火煎煮20分钟取汁服,有良效,

六、

妇人长期体弱畏寒、夜间手足冷、睡眠质量差者,可用仙灵脾10-30g由小至大量,每晚煎服本品当茶饮,对改善体质增加睡眠有佳效。

七、

中医认为善医者,必先治其心而后治其身,医生面对患者首先要通过四诊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致病的原因告知其调治方法,然后遣方用药调气血和阴阳,使机体恢复阴阳平衡而收效,治心即治人,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医者最高之技艺。

八、

怀牛膝,李时珍推崇本品,认为其滋补之功如牛之力,有补肝肾、强筋骨、活血祛瘀、引血下行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其有舒张血管、抗血小板粘附、调节免疫、抗病毒、抗肿瘤等作用。还有学者经动物实验,高浓度之怀牛膝药液对颅脑神经损伤后神经细胞的凋亡有促进作用,推测对受损脑细胞的新陈代谢有一定作用,可能本品有增强免疫力增强机体对受损神经细胞的清除能力。

九、

对于小儿疾病的诊治,调理脾胃为首务。药物调理贵在平和,可取甘味之品,甘味入脾能补脾护肝,甘合酸可化阴,合辛可化阳。如张仲景之甘温建中、李东垣之甘寒养胃、吴鞠通之甘淡实脾均不离甘,其中均寓含顾护脾胃之意。故治小儿疾病重在调理脾胃,调脾胃之虚,可取缓而轻补之法,补中寓消,补中宜通;调脾胃之实,宜消中兼补,补中寓通。

十、

中药中人们都认为黄连为最苦,其实龙胆草、川楝子其味苦过黄连,二药重用则害胃,用量3-6g即可。

(0)

相关推荐

  • 小儿食积,中医有办法

    我们常说"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这是因为小儿脾胃虚弱,且饮食不知节制,很容易导致积滞,即小儿食积. 食积,最早见于张从正<儒门事亲>,后<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0.10.10

    一. 中医诊病就是通过"证"的分析确定机体的阴阳盛衰,选用具有不同阴阳属性的药物来纠正阴阳的失衡,达到消除疾病的目的.如治疗更年期综合征见潮热汗出又兼畏寒者,治疗时则须注意温阳不忘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0.10.11

    一. 虎杖性味苦寒,归肝肺胆经,虎杖含多种药理活性成分,其主要有效成分为白藜芦醇,具有抗氧化.抗炎症.抗病毒.降血脂等功效.临床广泛地用于治疗湿热黄疸.肺热咳嗽.疮痈肿毒.关节痹痛.经闭经痛.水火烫伤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0.10.12

    一. <本草求真>谓:"独活,辛苦微温,其性稍缓--头目眩晕,非此莫攻."临证取独活化痰除湿兼活血之功,常用于眩晕的治疗.药理研究表明独活有抗炎.镇痛.镇静作用,对血小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0.10.13

    一. 砂仁温脾开胃,小茴香散寒止痛.理气和胃,二药合用能增食欲,促进胃肠蠕动,有解痉.排气.消胀.消食.止呃之功,临证对胃脘痛有效. 二. 现代临床药理研究表明,元胡能抑制胃酸分泌并具有抗溃疡.镇静.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0.10.14

    一.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其作用机制北京中医药大学王雪茜博士归纳为以下四方面,对应用小柴胡汤确有指导意义.一是达表里除寒热.小柴胡汤临证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恶寒.这种发热以高热居多,也可表现为低热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0.10.15

    一. 甘麦大枣汤有滋补心阴.养心安神.和中缓急之功.临证与逍遥丸合用加紫草.坤草.桔叶,治疗更年期综合症有良效,可明显改善妇人更年期症状.同时临床实践证实,甘麦大枣汤为主治疗功能疾病有较好疗效,也应留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0.10.16

    一. 龟板胶.鹿角胶临床合用称为龟鹿二胶,为血肉有情之物能峻补人之精髓.龟板胶偏于补阴,鹿角胶偏于补阳,二药合用阴阳双补,其功大矣. 二. 虚弱之人感冒缠绵不愈者,治宜益气固表.养阴祛邪为治,这样可扶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0.10.17

    一. 痹症日久若见四肢麻木发凉者,可在应证方药中选加鸡血藤.徐长卿.穿山龙治之,常收良效. 二. 中医学是整体医学,强调天人合一,形气神统一,同时中医学是中和医学,治病注重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和"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0.10.18

    一. 治疗老年病一定要留意活血化瘀药的应用.老年人五脏已衰退,功能已不协调,加之多种慢性病久治不愈,络脉瘀阻已成疾病之根源,只有通过活血化瘀法,消除机体内之瘀积,纠正脏腑虚衰以使气血平衡.临床实践证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