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上·“中和”)赏析(第1章—第11章) 转载
相关推荐
-
《论语》卷7述而篇第七诗解3真情恒常君子坦荡
<论语>卷7述而篇第七诗解3真情恒常君子坦荡 题文诗: 子曰圣人,今不得见,得见君子,吾斯可矣. 子曰善人,不得而见;见有恒者,吾斯可矣. 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 至恒至 ...
-
中庸研读第3讲:第2-4章解读
中庸研读第3讲:第2-4章解读 教学内容:<中庸>第2--4章研读 教学目的和要求:认识中庸是君子的最基本的标准,"中庸"是君子与小人的分水岭:中庸是最高的境界,人们很 ...
-
《中庸》导读(九)
第二十九章 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 [原文] 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下焉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 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徵诸庶民.考诸三王 ...
-
中庸研读第4讲:第5-7章解读
中庸研读第4讲:第5-7章解读 教学内容:<中庸>第5.6.7章 教学目的和要求:认识对中庸之道的不明或不行的原因,要想行道必先明道.虞舜之所以伟大,在于他力行中庸之道.人们由于受物欲的蒙 ...
-
《东南风云》第10章&第11章&第12章
第10章 已成定局 与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的谈话到了中午时分才结束.十一点十五分左右,组织委员章清又给萧峥打了电话:"萧峥啊,你还在办公室吗?请你过来一下吧." 章清竟然说了&quo ...
-
《中庸》中和是天下的根本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天命之谓性(1),率性之谓道(2),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3).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
-
《中庸》(下·诚)赏析(第21章——第33章) 转载
<中庸>(下·诚)赏析(第21章--第33章) [中庸简介] <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礼记& ...
-
七上第6讲 《有理数》全章复习及好题精选
写在前面 国庆长假已至尾声,本讲,我们对整个有理数一章作一个复习,重点对一些概念性知识点作归纳,并精选一些好题,作针对性讲解. 一.知识点再辨析 二.易错题精选 例1 分析: 我们知道,绝对值的几何意 ...
-
《中庸》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仲尼曰(1):"君于中庸(2),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3),小人而无忌惮(4)也.- [注释] (1)仲尼:即孔子,名丘,字仲尼.(2)中庸:即中和. ...
-
篇七:《孟子•尽心章句上》赏析(13.1—13.46)
[本卷引语] 本篇集中了孟子关于认识论和自身修养的论述,其中不少名言警句,至今具有重要意义.本篇也是<孟子>全书章国最多的一篇,全篇原文共46章. [孟子·尽心章句上>卷13·1] ...
-
篇六:《孟子•告子章句上》赏析(11.1—11.20)
[本篇引语] 本篇集中讨论人性问题,记录了孟子和其学生告子(一说是墨子的学生)之间有关人性道德的讨论:和<论语>类似:是孟子"性善论"思想较为完整的体现.连带的是仁义道 ...
-
篇五:《孟子•万章章句上》赏析(9.1—9.9)
[本章引语] 本篇以长文为主,内容几乎全是有关尧.舜.禹.汤.孔子百里奚等三代贤王和春秋贤人的事迹,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但一般读者读来较为生涩,全篇原文共9章. [孟子·万章章句上>卷9·1] ...
-
篇四:《孟子•离娄章句上》赏析(7.1—7.28)
[孟子·离娄章句上>卷7·1] [原文] 孟子曰:"离娄①之明.公输子(2)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③之聪,不以六律④,不能正五音⑤: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