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真正的高人,从来不显山露水
相关推荐
-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赏析 / 严勇 .音频 / 张佳 译文 (周君)用德行来理政,如同北极星,居于它所固定的方位,而其他星环绕它身边. 赏析 奇怪的是,孔子一直主张推行用"仁义"治国.以"礼 ...
-
汉语“中”之概念考辩。
汉语“中”之概念考辩。
-
学术论文|玄德论(二)
怡然自得 陈佩廷 - 古筝曲 转接上期 精彩继续 "玄德"既是老子哲学的重要概念,亦是诸子时期"哲学突破"的重要标尺.一方面,<老子>中的&q ...
-
讲德行要符合道的本性,那么道的本性是什么呢?四个字可以概括
关于人性,儒家和道家的思想观点有所不同,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态度. 道家对社会中的伦理道德标准持否定态度,他们抛开社会中的伦理道德与善恶是非,直接从自然大道出发来研究人性,因而提出了与众不同的人性论. ...
-
《道德经》之知止不殆
知止不殆:指知道适可而止的人就不会遇到危险,不会产生灾难. 人们要学会看到事情的发展规律,物极则必反,应该在适当的时候停止无止境的获得,要珍惜已经得到的,物质与德行相匹配,无休止的贪婪必将招之灾祸. ...
-
38章上德不德篇王弼注老子道德经诗解 - 简书
琴诗书画关注 2019.03.19 17:55:39 38章上德不德篇王弼注老子道德经诗解 题文诗: 德者得也,至德不得,以无为心,以虚为主, 至虚至无,至始至幽,至实至有,不求而得, 不为而成,至德 ...
-
什么是德?为什么老子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老子一书分为道经与德经两个部分,这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 道德二字是我国文字中含义最深远的两个字了.我们今天常常将道德理解为文明礼貌之类.其实,这并不是这两个字最原始的含义.道指的是宇宙万物的根本法则, ...
-
老子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真正的高人是看不出来的
<道的经>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一个真正有上品德行的人,看起来好像没有德:而整天把德行挂在嘴边,表现给别人看的,其实是下德. 有些人无法理 ...
-
老子智慧: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以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 失仁而后义 ...
-
——道德经“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
--道德经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quo ...
-
德经之一、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帛书校订本: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
-
《道德经》第38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而莫之应,则攘(rǎng)臂而仍之,夫礼者, ...
-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有以为,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
<老子.公刘版>上卷. 第四篇,道德经 第二十一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有以为,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 ...
-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道德经>讲"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上德者,不认为自己有德行,不用刻意彰显自己的德行,因为举手投足,一言一行早已合道.合德.<大学>讲,止于至善.到达至善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