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研读第16讲:离娄(上)解读1

(0)

相关推荐

  • 《孟子》导读(四)——梁惠王章句上(4-6)

    一.梁惠王章句上 4.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tǐng)梃与刃,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 ...

  • 《孟子》卷7离娄章句上诗解8仁义乐生孝化天下

    <孟子>卷7离娄章句上诗解8仁义乐生孝化天下 题文诗: 孟子有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乐正子从, 子敖之齐.孟子接见,乐正子曰:子亦见我? 乐正子曰:先生何为,出此言也?曰来几日? 曰昔者 ...

  • 《孟子》卷7离娄章句上诗解6仁富观眸礼者权宜

    <孟子>卷7离娄章句上诗解6仁富观眸礼者权宜 题文诗: 孟子有曰:冉求也为,季氏家宰,无能改于, 其德而赋,粟倍他日.孔子乃曰:求非我徒, 小子鸣鼓,而可攻之.由此观之,君主不行, 仁政而 ...

  • 《孟子》卷7离娄章句上诗解1尧舜仁政礼义兴邦

    <孟子>卷7离娄章句上诗解1尧舜仁政礼义兴邦 题文诗: 孟子有曰:离娄之明,公输班巧,不以规矩, 不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正五音; 尧舜之道,必仁政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 仁闻而 ...

  • 孟子日课095丨好心也要有好的方法,才能有好报

    今天是孟子日课第95节.欢迎你留言交流. 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 ...

  • 《孟子》导读(六)——梁惠王章句上(8)

    一.梁惠王章句上 8.不为者与不能者 [原文] 王(yuè)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cǔn)忖(duó)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 ...

  • 《孟子》卷7离娄章句上诗解4利民所利居仁礼义

    <孟子>卷7离娄章句上诗解4利民所利居仁礼义 题文诗: 孟子有曰:桀纣所以,失天下也,失其民也; 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道:但得其民, 斯得天下.得民有道:得其民心,斯得民矣. 得心有 ...

  • 中庸研读第16讲:第29章解读

    中庸研读第16讲:第29章解读 教学内容:<中庸>第29章解读 教学目的和要求:认识"议礼""制度""考文"是治理天下的三件大事 ...

  • 《孟子》研读第17讲:离娄(上)解读2

    <孟子>研读第17讲:离娄(上)解读2 教学内容:离娄(上)解读9-16章 教学目的和要求:诵读原文.进行文字训诂和义理阐发.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仁是人类最安适的精神家园, ...

  • 《孟子》研读第18讲:离娄(上)解读3

    <孟子>研读第18讲:离娄(上)解读3 教学内容:离娄(上)解读17-28章 教学目的和要求:诵读原文.进行文字训诂和义理阐发.理解"经"与"权"的 ...

  • 《孟子》研读第2讲:梁惠王(上)解读1

    <孟子>研读第2讲:梁惠王(上)解读1 教学内容:梁惠王(上)解读1 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孟子阐述的仁义思想是儒家学说的核心,义利之辩强调的是不能唯利是图:认识孟子阐述的与民同乐的思想和民 ...

  • 《孟子》研读第3讲:梁惠王(上)解读2

    <孟子>研读第3讲:梁惠王(上)解读2 教学内容:梁惠王(上)解读第五至七章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孟子"仁者无敌"的理想和依靠仁政统一天下的主张.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和治 ...

  • 《孟子》研读第8讲:公孙丑(上)解读1

    <孟子>研读第8讲:公孙丑(上)解读1 教学内容:公孙丑(上)解读1 教学目的和要求:诵读原文.进行文字训诂和义理阐发:认识和理解"行仁政而王"的理想及"乘势 ...

  • 《孟子》研读第9讲:公孙丑(上)解读2

    <孟子>研读第9讲:公孙丑(上)解读2 教学内容:公孙丑(上)第五至九章解读. 教学目的和要求:诵读原文.进行文字训诂和义理阐发:认识和理解 "以德治国"的观点:&qu ...

  • 《孟子》研读第12讲:滕文公(上)解读1

    <孟子>研读第12讲:滕文公(上)解读1 教学内容:滕文公(上)解读第一至三章. 教学目的和要求:诵读原文.进行文字训诂和义理阐发:认识和理解孟子与膝文公之间的谈话及事迹:学习圣贤,秉仁行 ...

  • 《孟子》研读第13讲:滕文公(上)解读2

    <孟子>研读第13讲:滕文公(上)解读2 教学内容:滕文公(上)解读第四.五章 教学目的和要求:诵读原文.进行文字训诂和义理阐发:理解世间万事万物都有差异性,"劳心者治人,劳力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