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研读第17讲:离娄(上)解读2
相关推荐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赏析 这是孟子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一句话. 在讲这句话之前,孟子 ...
-
《孟子》卷7离娄章句上诗解4利民所利居仁礼义
<孟子>卷7离娄章句上诗解4利民所利居仁礼义 题文诗: 孟子有曰:桀纣所以,失天下也,失其民也; 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道:但得其民, 斯得天下.得民有道:得其民心,斯得民矣. 得心有 ...
-
《孟子》卷7离娄章句上诗解6仁富观眸礼者权宜
<孟子>卷7离娄章句上诗解6仁富观眸礼者权宜 题文诗: 孟子有曰:冉求也为,季氏家宰,无能改于, 其德而赋,粟倍他日.孔子乃曰:求非我徒, 小子鸣鼓,而可攻之.由此观之,君主不行, 仁政而 ...
-
《大学》导读(四)
[原文] 第十一章 治国平天下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 ...
-
《孟子》导读(四)——梁惠王章句上(4-6)
一.梁惠王章句上 4.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tǐng)梃与刃,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 ...
-
《孟子》导读(六)——梁惠王章句上(8)
一.梁惠王章句上 8.不为者与不能者 [原文] 王(yuè)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cǔn)忖(duó)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 ...
-
中庸研读第17讲:第30-31章解读
中庸研读第17讲:第30-31章解读 教学内容:<中庸>第30-31章解读. 教学目的和要求:认识孔子的圣德及敦化作用.理解圣人的五种美德:聪明睿智.宽裕温柔.发强刚毅.齐庄中正.文理密察 ...
-
论语研读(第17讲:解读“季氏篇第十六”)
论语研读(第十七讲) 教学内容:解读"季氏篇第十六", 本篇共14章,864字. 教学目的和要求:对字.词.句进行注释:对章节进行语译:引导学员进行学习.研究.原文解读把握义理.情 ...
-
《孟子》研读第16讲:离娄(上)解读1
<孟子>研读第16讲:离娄(上)解读1 教学内容:离娄(上)解读第1-8章 教学目的和要求:诵读原文.进行文字训诂和义理阐发.理解实施仁政要"法先王"和"选贤 ...
-
《孟子》研读第18讲:离娄(上)解读3
<孟子>研读第18讲:离娄(上)解读3 教学内容:离娄(上)解读17-28章 教学目的和要求:诵读原文.进行文字训诂和义理阐发.理解"经"与"权"的 ...
-
《孟子》研读第2讲:梁惠王(上)解读1
<孟子>研读第2讲:梁惠王(上)解读1 教学内容:梁惠王(上)解读1 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孟子阐述的仁义思想是儒家学说的核心,义利之辩强调的是不能唯利是图:认识孟子阐述的与民同乐的思想和民 ...
-
《孟子》研读第3讲:梁惠王(上)解读2
<孟子>研读第3讲:梁惠王(上)解读2 教学内容:梁惠王(上)解读第五至七章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孟子"仁者无敌"的理想和依靠仁政统一天下的主张.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和治 ...
-
《孟子》研读第8讲:公孙丑(上)解读1
<孟子>研读第8讲:公孙丑(上)解读1 教学内容:公孙丑(上)解读1 教学目的和要求:诵读原文.进行文字训诂和义理阐发:认识和理解"行仁政而王"的理想及"乘势 ...
-
《孟子》研读第9讲:公孙丑(上)解读2
<孟子>研读第9讲:公孙丑(上)解读2 教学内容:公孙丑(上)第五至九章解读. 教学目的和要求:诵读原文.进行文字训诂和义理阐发:认识和理解 "以德治国"的观点:&qu ...
-
《孟子》研读第12讲:滕文公(上)解读1
<孟子>研读第12讲:滕文公(上)解读1 教学内容:滕文公(上)解读第一至三章. 教学目的和要求:诵读原文.进行文字训诂和义理阐发:认识和理解孟子与膝文公之间的谈话及事迹:学习圣贤,秉仁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