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附:康治本伤寒论
相关推荐
-
《伤寒论》笔记:大阳中风桂枝汤主之(其二)
桂枝汤相关证 桂枝汤的相关证,我们还要再做一次系统的梳理 条目对比 总括 脉 头项 是否恶寒 是否发热 是否汗出 是否恶风 其它 方剂 第1条 太阳之为病 脉浮 头项强痛 而恶寒 第2条 太阳病 脉缓 ...
-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68条)
从头学中医 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68条) 讲者:孙洁 编辑:东旭 68.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芍药 甘草,炙,各三两 附子一枚, ...
-
《伤寒论》学习笔记八之表郁轻证。
最近没顾上更新,今天写一下. 我看了一下上一篇是写到了伤寒兼证.今天继续表郁轻证. 1.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 ...
-
耕铭医轩|细究《康治本伤寒论》——麻杏石甘汤本非“辛凉解表”
耕铭医轩|细究<康治本伤寒论>--麻杏石甘汤本非"辛凉解表" <伤寒论>第63条: 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 ...
-
耕铭医轩|由《康治本伤寒论》少阴提纲证反思后世“少阴火化证”
<伤寒论>第303条: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黄连阿胶汤方 黄连四两 黄芩二两 芍药二两 鸡子黄二枚 阿胶三两,一云三挺 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 ...
-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温病脉证并治第六】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 温病脉证并治第六 温病脉证并治第六 温病有三:曰春温.曰秋温.曰冬温.此皆发于伏气,夏则病暑,而不病温.冬伤于寒,其气伏于少阴,至春乃发为温病,名曰春温. 夏伤于 ...
-
【《康治本伤寒论》65条文】
一.康治本伤寒论的来历<康治本伤寒论>原系唐人手抄卷子本,卷末有"唐贞元(乙)酉岁写之"字样.全书一卷,仅存六十五条,五十方,乃<伤寒论>之古传本. 此本于 ...
-
中医民间古籍欣赏《康治本伤寒论》
民间中医古籍抄本,康治本伤寒论,更多同类古籍请上"百度文库"搜索"自家讲谭",谢谢!
-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我看是仲景原著无疑。...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我看是仲景原著无疑.能看见仲景十六卷传世之作,很多人认为是清民国伪造之书,但细思量,张医圣著作的书,收藏在张家是最有可能的,祖先的著作,后世子孙视若珍宝,世代流传,可能性极大,细看 ...
-
辨瘀血吐衄下血疮痈病脉证并治-原文白话注解对照-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27
东汉南阳张仲景 著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 白话文注解 民间中医爱好者 @故乡的云 整理注解 张仲景46世孙 张绍祖 献书 桂林罗哲初 手抄 据广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7月第2版 伤寒杂病论卷第十五 辨 ...
-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全文
汉长沙太守南阳张机仲景 述 桂林罗哲初 手抄 据广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7月第2版 伤寒杂病论序 (张机序) 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 ...
-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为东汉末年医学家张仲景所著,流传至今版本多样,<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即为其中之一.1939年中医学家黄竹斋先生于浙江宁波访书期间,从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