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瞻阅有感  如何开化引导民众

(0)

相关推荐

  • 第4章老子有哪些先进思想

    老子说的"道",就是现代人说的思想,<道德经>中一些先进思想观点至今仍然不落后,值得我们传承.弘扬.发展. <道德经>中有哪些先进思想? 老子提出" ...

  • 我读《道德经》:人心因何易乱?“为无为,则无不治”

    我读<道德经> 0 4 天 [原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 ...

  • 金灵圣母有两个徒弟,两个徒弟都上了封神榜后,她为何不下山报仇

    若论封神最强女仙,当属截教通天教主门下,四大亲传弟子当中的老二,金灵圣母无疑了,为什么这么说? 万仙阵内,金灵圣母独战文殊.慈航.普贤三大士,这三大士,或现三首六臂,或现八首六臂,或现三首八臂,各仗异 ...

  • 每日一学 2021-07-15

    2021-07-15 16:21 华人号:华人国学 [原文]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论语·述而> [素讲] 一个人对富 ...

  • 《道德经》瞻阅有感积功自有人见,行善自有天知。

    原文 第二十四章 四十八言.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惑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也. 道清有感: 现实中会有,为了彰显,自己比别人高,而 ...

  • 《道德经》瞻阅有感如何奉道、确立人生观

    原文 第七章 四十九言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道清有感: 天--浩瀚无垠,地--恒久不变. 天地之所以能够 ...

  • 《道德经》瞻阅有感因~果规律

    原文 第二十三章 九十二言. 稀言自然,故飘风不崇朝,骤雨不崇日.孰为此者,天地也.天地尚不能久,而况於人乎.故从事於道者,道者同於道.从事於得者,得者同於得.从事於失者,失者同於失.於道者道亦得之. ...

  • 《道德经》瞻阅有感遵道~守道~奉道而行

    原文 第二十二章 七十八言. 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圣人袌一,以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 ...

  • 《道德经》瞻阅有感宇宙万物的~绝对真理

    原文 第二十一章 七十一言.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芒惟芴.芴兮芒兮,其中有象.芒兮芴兮,其中有物.幽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奚以知众甫之然哉, ...

  • 《道德经》瞻阅有感先知老子~与常人不同之处

    原文 第二十章 一百三十七言.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众人熙熙,若享太牢,若春登台,我独魄兮,其未兆,若婴儿之未咳,儡儡兮,其不足以无所归 ...

  • 《道德经》瞻阅有感。仁义~升华至~道德

    原文 第十九章 四十七言 绝圣弃知,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而未足也,故令有所属.见素袌朴,少私寡欲. 道清有感: 摒弃,人们以己之有限认知,而判定衡量的,所谓 ...

  • 《道德经》瞻阅有感道德—仁义

    原文 第十八章 二十八言 大道废焉,有仁义.智慧出焉,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贞臣. 道清有感:大道废焉,有仁义. 当人们,无法平衡,因受,自身外在的感官-感识-而形成的感受时. 便会因 ...

  • 《道德经》瞻阅有感宇宙万物~遵循的发展规律

    原文 第十六章 六十七言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