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吕洞宾注释本:天下柔弱章第七十八

(0)

相关推荐

  • 上善若水,以柔克刚

     1  圣贤者,各有自立自强之道. 老子<道德经>,以无为而治天下.这部貌似出世的书,其实谈的全是入世的道理,孔孟是直接的,老子则主张迂回的方式达到目的. 老子从自然万物中总结出了自己的一 ...

  • 美文欣赏:心宽似海

     心宽似海 管洪伟 李斯云: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林元抚亦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盖英雄所见略同也. 毛主席<心之力>真世界奇文也.少 ...

  • 《道德经》第78章:天下柔弱,莫过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

    <道德经>第七十八章:天下柔弱,莫过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天下莫能行.故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之不祥,是谓天下王.正言若反. ...

  • 《道德经》吕洞宾注释本:人之生章第七十六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刚.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拱.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注释:此章教人惜气内敛,藏神内用,中和修身,无为养道.人乃寄天地 ...

  • 《道德经》吕洞宾注释本:民不畏死章第七十四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孰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有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zhuó).夫代大匠斫(zhuó)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注释:此章清静心地,割断爱根,虚无 ...

  • 《道德经》吕洞宾注释本:天之道章第七十七

    天之道,其犹张弓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注释:此章 ...

  • 《道德经》吕洞宾注释本:信言不美章第八十一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注释:此章言圣道无声无臭,不睹不闻,极矣至矣,信者诚也 ...

  • 《道德经》吕洞宾注释本:小国寡民章第八十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徒.虽有舟舆(yú),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注释:此 ...

  • 《道德经》吕洞宾注释本:和大怨章第七十九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注释:此章克己修为,笃慎自守,和怨于人,而不自取之也,和怨于人,必有余怨,安可为克己笃慎者也.善修己 ...

  • 《道德经》吕洞宾注释本:民之饥章第七十五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切,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贵于长生. 注释:此章以无为自化,不求生而乃长生.民者,我也,气也.我不食,饥从何 ...

  • 王冠/王文:绝杀之耍美天下(小说连载之十八/第十七章• 花魁喜难自禁)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欢迎指导,期待赐稿,体裁不限.诉说灵魂情感,传播社会万象,品论人生得失,关注百姓喜乐,倡导原创,感谢 ...

  • 章希:十八岁时我学会了承受

    一个孤独的生命究竟能存几时? 一个伪装的生命究竟能走多远? 当遭到朋友的背叛,好友的误解,老师歧视的眼神时,我的心碎了.为什么老天对我如此不公?为什么要我来承受这些痛苦?为什么?为什么?我不断地发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