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吕洞宾注释本:民不畏死章第七十四

(0)

相关推荐

  • 《道德经》74章:民不畏死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zhuó),夫代大匠斫者,稀有不伤其手矣 第一部分: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世间无道久矣, ...

  • 《道德经》七十四章精解及译文

    开经语 道妙德善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这是老子的申命篇之三.申 ...

  • 道德经日课074丨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百姓真的不怕死吗?

    每日一课读经典,这里是尔雅书苑.今天是<道德经日课>第74讲.欢迎你留言交流.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 ...

  • 道德经吕祖释义(下)

    含德之厚章第五十五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血夋]作.精之至也.终日号嗌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 ...

  • 《道德经》通读第七十四章

    <道德经>通读   第七十四章 原文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夫代司杀者,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此章名曰:&q ...

  • 胎息经注释(作者:张义尚)(

    胎息经 胎从伏气中结,气从有胎中息. 气入身来谓之生,神去离形谓之死. 知神气,可以长生. 故守虚无,以养神气. 神行即气行,神住即气住. 若欲长生,神气相注.

  • 夫代司杀者杀,希有不伤其手矣

    <老子.公刘版>上卷 第五篇,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第二十二章,法律威严天道之网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若使民常畏死,若使民恒且必畏死, 常有司杀者杀,孰敢? 夫代 ...

  • 《荀子》原文 译文(二)

    <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重要的著作.荀子成就人文同类之道,包括:天与人的关系.性善与性恶的关系.心与道的关系.知与行的关系.圣王之道.为学之道.政制之道.富国之道.君臣之道.强国之道.礼 ...

  • 《道德经》吕洞宾注释本:和大怨章第七十九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注释:此章克己修为,笃慎自守,和怨于人,而不自取之也,和怨于人,必有余怨,安可为克己笃慎者也.善修己 ...

  • 《道德经》吕洞宾注释本:天下柔弱章第七十八

    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故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之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注释:此章教人以柔以弱修身,以和以中修道. ...

  • 《道德经》吕洞宾注释本:人之生章第七十六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刚.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拱.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注释:此章教人惜气内敛,藏神内用,中和修身,无为养道.人乃寄天地 ...

  • 《道德经》吕洞宾注释本:民之饥章第七十五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切,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贵于长生. 注释:此章以无为自化,不求生而乃长生.民者,我也,气也.我不食,饥从何 ...

  • 《道德经》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悟读述杂【74】

    《道德经》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悟读述杂【74】

  • 道德经七十四章——民不畏死

    这一章节与前文民不畏威相承,继续告诫统治者应该怎样做. 先贴下原文: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希有不伤其手者矣. ...

  • 道德经讲义-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古之治天下者,必因乎民情之 ...

  •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第七十四章 若民恒且不畏死,奈何以杀惧之也? 若民恒且畏死,而为畸者,吾将得而杀之,夫孰敢矣? 若民恒且必畏死,则恒有司杀者. 夫代"司杀者"杀,是代大匠斫也. 夫代大匠斫者,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