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吕洞宾注释本:民之饥章第七十五
相关推荐
-
《道德经》第75章: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道德经>第七十五章: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转载--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 ...
-
胎息经注释(作者:张义尚)(
胎息经 胎从伏气中结,气从有胎中息. 气入身来谓之生,神去离形谓之死. 知神气,可以长生. 故守虚无,以养神气. 神行即气行,神住即气住. 若欲长生,神气相注.
-
《道德经》吕洞宾注释本:天下柔弱章第七十八
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故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之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注释:此章教人以柔以弱修身,以和以中修道. ...
-
道德经七十五章——民之饥
这一章节老子继续承接前文,告诫统治者该如何做. 先贴下原文: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百姓饥 ...
-
《道德经》吕洞宾注释本:和大怨章第七十九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注释:此章克己修为,笃慎自守,和怨于人,而不自取之也,和怨于人,必有余怨,安可为克己笃慎者也.善修己 ...
-
《道德经》吕洞宾注释本:人之生章第七十六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刚.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拱.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注释:此章教人惜气内敛,藏神内用,中和修身,无为养道.人乃寄天地 ...
-
《道德经》吕洞宾注释本:民不畏死章第七十四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孰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有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zhuó).夫代大匠斫(zhuó)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注释:此章清静心地,割断爱根,虚无 ...
-
《道德经》第七十五章《无以生为》悟读述杂【75】
《道德经》第七十五章《无以生为》悟读述杂【75】
-
《道德经》第七十五章如何解释,给我们什么启示?
老子第七十五章的经文如下: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翻译] 老百姓为什么挨饿?是因为他 ...
-
《道德经》第七十五章 无以生为,贤于贵生
<道德经>第七十五章 无以生为,贤于贵生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 是以饥.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 是以难治.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 是以轻死. 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
-
道德经详注第七十五章
原文: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王弼注:言民之所以僻,治之所以乱,皆由上,不由其下也.民从上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