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吕洞宾注释本:和大怨章第七十九

(0)

相关推荐

  • 善人为邦百年成——《论语》悟读【308】

    善人为邦,百年可成. <论语>第十三篇第十一章: [原文] 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 [译文] 子曰,善人治理国家,连续一百年的时间,也能达 ...

  • 《道德经》79章: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第一部分:调解血债般的大怨,即使当时已经平息,内心余怨无法断绝,因此世人不要与人结下血海深仇,一旦结下 ...

  • 《道德经》吕洞宾注释本:天下柔弱章第七十八

    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故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之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注释:此章教人以柔以弱修身,以和以中修道. ...

  • 道德经七十九章——和大怨

    这一章节,讲怨,与孔子的那句"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有异曲同工之处. 先贴下原文: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 ...

  • 未雨绸缪则天下无大怨!读《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焉可以为善? 是以圣人右介而不以责于人. 故有德司介,无德司彻. 夫天道无亲,恒与善人. 和大怨,必有余怨,焉可以为善? ·      和:调和,和解,解决,处理. ·  ...

  • 道德经  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馀怨

    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馀怨 和大怨必有馀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译文:和解了大的仇怨依然会有残余的不满,这又怎能算是真正的修嫌释好呢?因而智 ...

  • 《道德经》吕洞宾注释本:人之生章第七十六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刚.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拱.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注释:此章教人惜气内敛,藏神内用,中和修身,无为养道.人乃寄天地 ...

  • 《道德经》吕洞宾注释本:民之饥章第七十五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切,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贵于长生. 注释:此章以无为自化,不求生而乃长生.民者,我也,气也.我不食,饥从何 ...

  • 《道德经》吕洞宾注释本:民不畏死章第七十四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孰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有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zhuó).夫代大匠斫(zhuó)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注释:此章清静心地,割断爱根,虚无 ...

  • 《道德经》第七十九章《道与善人》悟读述杂【79】

    《道德经》第七十九章《道与善人》悟读述杂【79】

  • 《道德经》七十九章精解及译文

    开经语 道妙德善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此是天道五篇之三.此章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