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说《老子》52 —— 明道之用
相关推荐
-
《道德经》通读 第七十二章
<道德经>通读 第七十二章 原文 民不畏威,大威至矣.无狭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此章名曰:无厌其生者生. 人生在世,在老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计不用筹策. 诸法.真性.行相.方便门等等,都是佛家的词汇,唐玄宗爱用佛家概念解释老子思想.诸法即所有的事物,真性即道,行相即人类活动的外在形式,方便门即简捷途径.体了,心悟 ...
-
31、天下治理之道是神圣的——走进《老子》
31.天下治理之道是神圣的--走进<老子> 老子在上一章"守其雌.守其黑.守其辱"的国君之道的思想指导下,紧接着在本第二十九章对各诸侯的作为提出了评论:& ...
-
《道德经》十七章精解及译文
开经语 宣道贵德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道德经第17章精解及译文 ...
-
《道德经》通读 第四十七章
<道德经>通读 第四十七章 原文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牗,见天道.其出弥远,其智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此章名曰:有道则知 老子在这一章先说有一种人: 不出户,知 ...
-
《道德经》四十七章《不行而知》悟读述杂【47】
《道德经》四十七章《不行而知》悟读述杂【47】
-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 ---70
第四卷治外篇 A 第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B 现代汉语 自然大道的道理,容易认知,也 ...
-
读帛书老子52|上善治水还是上善若水?
这一章原本是没争议的,千年来"上善若水"深入人心,没觉得什么不对. 可是自从1972年"马王堆"出土了<帛书老子甲本>,才惊讶地发现 ...
-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老子52章
始:指"道",母:指"根源,源头" "道"生化宇宙万物,是宇宙万物的"母亲":万物都遵守"道"的规律 ...
-
胡说《老子》15 —— 有利无用
修道要真正入门,得把功夫做到"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结成金丹,心现光明.社会上很多研究内丹的专家,很多人只是从"学术上"去研究,他们一辈子也结不成金丹.社会上 ...
-
胡说《老子》21 —— 虚空大定
大道夷.希.微,故不可视.不可闻.不可搏.那么我们如何体悟大道之微妙玄通呢?在上一章里,老子通过对上古那些有道之士的描述,让我们略窥其要. 普通人的一生,总为耳目所欺.哪怕是许多禅门老参,若无法体解大 ...
-
胡说《老子》20 —— 耳目所欺
太上反复告诫"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毕竟"道"是夷.希.微--不可见.不可闻.不可搏,无色无状,无名无相.因其"无",故哪怕在九天之 ...
-
胡说《老子》27 —— 同与不同
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三章说: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 ...
-
胡说《老子》19 —— 执古之道
老子在<道德经>第十四章里再一次阐述"道"长啥样,如何修证才能"见道".悟道.太上曰: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 ...
-
胡说《老子》12 —— 上善稳赚
天地万物,但凡能够承载别的事物的,一定比所承载的事物强大.长久,比如大地承载房屋.人类,房屋塌了,人类死了,大地还在.太虚承载着各个星球,星球坏了,太虚还在.所以悟道的人,不会为了追求自我的长生久视而 ...
-
胡说《老子》11 —— 玄牝之门
古往今来,<老子>第六章都是医道两家的秘传内容."玄牝之门"究竟在哪儿?太上说"是谓天地根".所谓"根",当然是根源.长养天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