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日课107:比你优秀的人正在努力,你在干什么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5.15)

孔文子,卫国的大夫,名圉,“文”是他的谥号。谥号就是在人死后,根据生前事迹与品德,给予的或褒或贬的定论。子贡的质疑,根据朱熹《集注》引苏辙的《论语拾遗》可知:

孔文子使太叔疾出其妻而妻之。疾通于初妻之娣,文子怒,将攻之。访于仲尼,仲尼不对,命驾而行。疾奔宋,文子使疾弟遗室孔姞。其为人如此,而谥曰文,此子贡之以所疑而问也。

可见孔文子在某些方面的品行不佳。而关于谥号的解释,《逸周书·谥法解》中说:

经天纬地曰文,道德博厚曰文,勤学好问曰文,愍民惠礼曰文,慈惠爱民曰文,锡民爵位曰文。

孔文子之“文”究竟是哪一种“文”呢?孔子不没其善,就文论文,就其所长。大概也是人非完人,取其一端即可,何必强求。

勤勉好学,不以向下请教为耻。这也算是一种优良的品行修养吗?对此朱熹在《集注》中解释说:“凡人性敏者多不好学,位高者多耻下问,故《谥法》有以勤学好问为文者,盖亦人所难也。”

越是看似简单的道理,越很少有人能做到并持之以恒。孔文子天资好又肯用功,很难得,无愧于文的谥号。下问,俞樾《群经平议》解释说:“非仅以贵下贱之谓,凡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皆是。”

图源:本文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尔雅书苑

微信:eryashuxuan

传承经典  涵养性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