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讲义-第六十八章 配天古之极-道德真源

(0)

相关推荐

  • 《道德经》第77章:天之道,其犹张弓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与之……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天之道,其犹张弓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与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 --转载-- [天之道,其犹张弓乎?] & ...

  • 新编《大学》第三章  山林子 自然道德智慧教育 慧商

    第三章 千圣万贤兮 愿大同合天下 愿合天下兮 先德慧合国家 欲合国家兮 先德慧合家谐 欲合家谐兮 先德慧合己化 欲合己化兮 先明道懂理真 欲道理真兮 先智己定修察 欲智己察兮 先除私灭妄欲 除私灭妄兮 ...

  • 道德经讲义-第十四章 大道纲纪-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十四章 大道纲纪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曒,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恍惚.迎之不见其首 ...

  • 道德经讲义-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仍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则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古人用兵 ...

  • 道德经讲义-第六十五章 善为道者-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六十五章 善为道者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楷式.能知楷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于 ...

  • 道德经讲义-第五十八章 祸福互倚-道德真源

    其政闷闷,其民醇醇.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耶?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闷闷,浑朴意.缺缺,疏忽意. ...

  • 道德经讲义-第四十章 道之动用-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四十章 道之动用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大道人人具足,个个圆全,又何待于复哉?不知人自有生以后,气拘物蔽,知诱情生,斯道之为所汩没者多矣.苟非内祛诸缘,外祛 ...

  • 道德经讲义-第三十一章 兵者不祥之器-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三十一章 兵者不祥之器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也.夫乐杀人者, ...

  • 道德经讲义-第二十七章 袭明要妙-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二十七章 袭明要妙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摘,善计不用筹策,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 ...

  • 道德经讲义-第七章 外身无私-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七章 外身无私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惟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天地之气浑浩流转历亿万年而不敝者,皆由一元真 ...

  • 道德经讲义-第三章 虚心实腹-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三章 虚心实腹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圣人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