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同源食疗鼻祖孟诜,开创非遗孟余堂
在距今1400年前的唐代,中医食疗养生文化已然盛行。其中尤以药王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和孟诜(shēn)的《食疗本草》为代表。历代中医都有共识:医食同源,食物也是药物,用之得当,可以有效纾困解难,治疗疾病。
孟诜是唐代著名医药学家。他是孙思邈的真传弟子,又是与孙思邈齐名的唐代四大名医。其著作《食疗本草》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食疗专著,集古代食疗之大成,与现代营养学的原理相一致,对我国和世界医学的发展中做出巨大的贡献,被誉为世界食疗学的鼻祖。
该书收集食物本草二百余种,不仅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古代营养学和食物疗法专书,也是一部具有较高临床价值的经验方集。
该书著者孟诜自幼喜好医药方术,年长后考取进士,曾师从名医孙思邀。并先后担任过凤阁会人、台州司马、春官伺郎、侍读、同州刺史加银青光禄大夫等官职,后辞官到故里汝州,从事中医草药和食疗的研究,开创中医膳食养生药号孟余堂,广施乡邻。
(食疗本草)乃孟说晚年所著,原名(补养方),据记载原书有条目条,后经孟氏弟子张鼎补充了条,合计为条。(食疗本草)原书早已佚失,现存的为敦煌石窟的残卷,以及根据后世各医家引用(食疗本草)的资料搜集而成的纂辑本。(食疗本草)的著者除归纳总结了唐代以前的食疗经验以外,还根据著者的实践经验,加入了一些唐初本草中尚未录入的药食品种。
该书不仅内容丰富、切合实用,而且还有如下几个特点:互深刻体现了“药食同源”的思想中药的不少品种既是药物又是食物,它们既具有一定的食用价值和营养作用,又具有治疗疾病和保健强身的作用。凡是可供食用且又兼有医疗效果之物,(食疗本草)均予以收录,
食疗学认为食物同药物一样也具有“四气五味”,食物的“四气五味”对不同体质的人和不同的疾病可以产生不同的作用。(食疗本草)注明了各种药物的药性则更加有利于在临床上根据“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的辨证施治原则。
孟氏一脉千年,薪火相传,虽然中间经历多次断代,但孟诜后人仍然恪守“怀仁存义,积德扬善”的祖训,始终致力于中医药膳食疗养传承与现代科技和人文环境的融合,坚持古法验方与现代科技结合,以孟余堂“三宝”和“回春五方”为核心的系列产品,成为孟诜(shēn)余泽千年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