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四百年:益州反,天下叛,司马伦称帝只为过把瘾
相关推荐
-
读通鉴(172)吃相太难看
读通鉴(172)吃相太难看 永宁元年辛酉,公元301年 春,正月,以散骑常侍安定人张轨为凉州刺史.张轨认为当时正是国家多难,私下在打算据河西之志,所以求任职凉州.这时州境盗贼纵横,鲜卑为寇.张轨至,任 ...
-
话说西晋:西晋末年,不仅有赵汉,还出了个成汉,这是怎么回事?
话说西晋:西晋末年,不仅有赵汉,还出了个成汉,这是怎么回事? 原创2021-05-18 21:17:58·二成文史说 晋世海宇分裂,首起割据者,实为巴氐,其事尚在刘渊创乱之前,特其地较偏,为能牵动大局 ...
-
激荡四百年:李特接连获胜日益坐大,罗尚屡战屡败成都告急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23篇 益州自古以来被誉为天府之国,也是刘备建功立业的地方,对于西晋来说有着特殊的含义,他们不可能置之不理.由于益州属于河间王司马颙的节制范围,平叛最终 ...
-
捋一捋八王之乱||~61~长沙悲歌(二)
虽然朝纲日败,司马乂仍思振作以勉强维持,他要解决的首要大事是平定蜀中叛乱. 蜀中叛乱,源于公元296年的氐人造反,略阳.天水等六郡几万家百姓流亡进入汉川.到汉中后,流亡的百姓上书朝廷,请求寄食于巴.蜀 ...
-
激荡四百年:罗尚镇守益州应对失策,李特凭借流民反客为主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21篇 当赵廞叛乱的消息传到朝廷后,梁州刺史罗尚很不以为然,上表称:"赵廞非雄才大略之人,蜀人不会归附他,败亡指日可待." 简单介绍 ...
-
激荡四百年:司马氏消极平叛养虎为患,李雄占据成都终称王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31篇 李氏兄弟在益州和罗尚大战数年,虽吸引了一批蜀人,但并不是所有蜀人都愿意卷入这场前途未卜的叛乱.为了活命,他们要么结成坞堡,要么流亡至荆州和宁州. ...
-
激荡四百年:司马颙消极平叛积极内斗,司马冏众叛亲离身死族灭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23篇 益州自古以来被誉为天府之国,也是刘备建功立业的地方,对于晋朝来说有着特殊的含义,他们不可能不管. 由于益州属于司马颙的节制范围,平叛最终落在了他 ...
-
激荡四百年:司马伦使出连环计,借司马遹之死反杀贾南风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16篇 不过,率先站出来为司马遹讨公道的并非什么重臣,而是两个小人物,右卫督司马雅和常从督许超,他们都曾在东宫任职. 由此观之,司马遹并非十足的奸恶之徒 ...
-
激荡四百年:益州一团乱麻艰难平定,彭城失守刘宋颜面尽失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392篇 萧惠开担任益州刺史时,性情残暴,随意诛杀,蜀地百姓怨声载道.等到听说他派出东下的费欣寿全军覆没,北上的程法度又无法前进,晋原郡首先反叛,其他各 ...
-
激荡四百年:杨难当觊觎益州被灭国,杨文德浑水摸鱼暂称王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333篇 前面说到杨难当将侄子杨保宗关押了三年之久,然后让他镇守童亭.但杨保宗早已对杨难当恨之入骨,绝不可能因此忠于他. 元嘉十六年(公元439年)三月 ...
-
激荡四百年:刘季连目光短浅乱益州,妄图自立惹来杀身之祸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484篇 南齐末年,耳闻目睹萧宝卷的荒淫之举,朝野内外都觉得南齐灭亡是早晚之事,有的起兵谋反,有的割据自立,但益州刺史刘季连却放纵自我,作威作福,肆意妄 ...
-
激荡四百年:刘道济滥政益州内乱,平定叛乱竟历时五年之久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322篇 虽然接连经历了谢晦之乱和北伐之败,但在刘义隆的努力下,刘宋还是渡过了最为艰难的时期,政局趋稳,百姓获安. 然而,在距离建康最为遥远的益州,刘宋 ...
-
激荡四百年:北魏决策无常局势逆转,杜洛周鲜于修礼起兵反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520篇 前面说到贺拔度拔父子被破六韩拔陵的部将卫可孤所俘,被困于怀朔.普通五年(公元524年)秋,武川人宇文肱纠集乡里豪杰,和贺拔度拔父子里应外合袭击 ...
-
激荡四百年:刘裕以却月阵大破北魏骑兵,崔浩纵论天下大势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288篇 刘裕乘船向西进发时,北魏军的几千名骑兵,一直沿着黄河跟随他的舰队行进. 东晋士卒在黄河南岸用长绳牵引战船,风大浪急,有的牵绳突然折断,战船漂流 ...
-
激荡四百年:刘牢之进退失据耻辱而死,桓玄原形毕露天下失望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244篇 桓玄能够如此轻易的击败司马元显,刘牢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然而,桓玄掌握大权后,第一个想要解决的就是他. 元兴元年(公元402年)三月,桓玄以刘 ...
-
激荡四百年:司马伦滥政西陲大叛乱,公报私仇周处含冤而死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12篇 鲜卑族日益南下,和晋王朝的矛盾逐渐扩大,但在西晋时期,最早和朝廷产生冲突的却是西陲的氐族.羌族和匈奴族. 氐族和羌族最早都位于西北地区,即今甘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