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空先生浅解《论语》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相关推荐
-
揆诸历史话传承——《论语》悟读【53】
传承历史遗韵, 开创时代新风. <论语>第三篇第十四章: [原文] 子曰:"周监(同鉴,借鉴)于二代(夏商二代),郁郁(文采盛貌)乎文哉,吾从周." [译文] 孔子说: ...
-
《中庸》注释(三十三)
[原文]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烖及其身者也."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 ...
-
礼乐文化的由来:以礼为教、以乐为教
礼乐文化是古人将"礼教"与"乐教"并提而形成的教化体系,它们的本义,不过是以礼为教.以乐为教. 清代学者淩廷堪说过:"上古圣王所以治民者,后世圣贤之所 ...
-
素说论语:八佾篇(14)
一原文八佾第三3.14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试解]孔老师说:"周朝的礼乐制度是以夏.商两代的礼乐制度为根据,借鉴了夏.商二代制度中合乎时代要求的部 ...
-
虚空先生浅解《论语》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朝闻道,夕死可矣",闻道,自己证悟道才能称为闻道.听到一个道理还远远不够,我们还要不停地去实证,证悟到了才能称为闻道.我们经常会 ...
-
虚空先生浅解《论语》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士志于道”,士在古时候是指立志于学道的读书人。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士的含义又演变为有技艺或有某种志向的人。我们说战士、勇士、护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士志于道",士在古时候是指立志于学道的读书人.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士的含义又演变为有技艺或有某种志向的人.我 ...
-
虚空先生浅解《论语》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人之过也,各于其党",党就是类别的意思,人通常所犯的过错过失,都是源于自己不同的生存环境,不同的思维方式,接受 ...
-
虚空先生浅解《论语》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我未见好仁 ...
-
虚空先生浅解《论语》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富与 ...
-
虚空先生浅解《论语》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好就是喜欢,恶就是厌恶讨厌.仁者是不偏私的,没 ...
-
虚空先生浅解《论语》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里仁为美",当我们时刻安住于仁,内在才是美的.里仁为美这四个字很好地阐述了仁的作用.我们一定是自己实证过才能真正体会到 ...
-
虚空先生浅解《论语》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约是贫困之意,如果一个不仁之人,不能长久地安于贫困之中.我们先举例 ...
-
虚空先生浅解《论语》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孔子说如果居上位的人不懂得宽容:在做事情的时候,该行礼时内心没有恭敬之心:当遇到丧事,遭遇到变故之时,没有悲哀的情绪,我怎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