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 ---57
相关推荐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 庄子称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在宥天下就成了无为而治的代名词.道家为什么极力反对有为?他所指的有为具体而言是什么内容?这是理解老子思想的关节点. ...
-
经典直解:老子五千言(64—72)
第六十四章 无为无败 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谋也.其脆也,易判也.其微也,易散也. 直解:具有安定的局面,才能持久.没有出现迹象以前,容易制定策略:对于脆弱的人,很容易对他做出评判:由于微弱没有 ...
-
古籍名句 |《商君书》名言合辑,文案人必备硬货,超值收藏一键get
<商君书>也称<商子>,现存24篇,战国时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 1. 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商君书·更法> 行动犹豫疑虑,就不能成 ...
-
韩非子050五蠹第四十九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一兽众,人民不胜禽一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 ...
-
五蠹 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题解 本文是韩非的代表性作品,它比较全面地反映了韩非的社会历史观和法治主张.指出了清除儒侠等五蠹之民的必要性,结构宏伟,气派宏大,是历来公认的代表作.蠹(dù),即蛀虫,这是比喻危害国 ...
-
《道德经》通读 第五十七章
<道德经>通读 第五十七章 原文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物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 ...
-
《道德经新译》第十八章:福祸相倚光而不耀
<道德经新译>第十八章(国篇第九章) 福祸相倚 光而不耀 (原第58章)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其无正?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
-
道德经白话全译
前言 老子之言,博大精深.世人读之,各有所得.哲学家以之洞悉天道,军事家以之参透兵机,政治家以之安邦定国:大志者以之建功垂名,淡薄者以之养生延年····它就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放下汲桶,自然与人生的 ...
-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后记
中国文化开始于阴阳五行,成熟于黄帝时期,行用分为医与洪范,后老子发展出道家文化,开创中国文化一脉,继出儒,墨,成三家分立,始起易,医,道,儒,墨,五家文化形态,此乃中国文化之源远.后世文化,虽然流派门 ...
-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 ---81
第五卷总论篇 A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多,多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B 现代汉语 真诚 ...
-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 ---80
第五卷总论篇 A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使有什百人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 ...
-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 ---79
第五卷总论篇 A 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B 现代汉语 和善调和大的怨恨,必定不会圆满:如果 ...
-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78
第五卷总论篇 A 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B ...
-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 ---77
第五卷总论篇 A 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 ...
-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 ---76
第五卷总论篇 A 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恒.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B 现代汉语 人出生时,是柔弱 ...
-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75
第四卷治外篇 A 第七十五章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B 现代汉语 民众有饥荒,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