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1教学手记——学生为什么走不进文本?
相关推荐
-
《我与地坛》教学案设计
淄川中学 马慧 学习目标: 1. 赏析语言,分析景物描写方法 2. 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3. 体悟作者对于生死的理解以及对待生命的态度 [主问题] 通过预习,你读出一个怎样的"我&qu ...
-
山水中国(72)|地坛遥远而亲近
图文丨管苏清 京城腊月,一日大雪,吾雀跃而出,独访地坛.这辈子与地坛有缘,住地曾与其相邻.史铁生的散文<我与地坛>早已留在心里,泛着灵性光辉的文字忘不掉,远远胜过留下的古迹. 多次逛地坛, ...
-
从《秋天的怀念》到《我与地坛》
从<秋天的怀念>到<我与地坛> "妈妈,史铁生是20岁就残疾坐上了轮椅吗?"女儿前脚踏进门书包未放到桌子上就急匆匆的询问."是呀,你怎么知道的?& ...
-
在地坛感受生命的升华
散文<我与地坛>讲述了史铁生与地坛之间发生的往事.在史铁生的生动描写下,我与史铁生共同走进了地坛,见到了他眼中的地坛.剥蚀的琉璃.淡褪的朱红.坍圮的高墙和散落的玉砌雕栏--丝毫没有遮住地坛 ...
-
史铁生逝世十周年|那些我说不出的叹息,你都替我说了
2020年12月31日,是史铁生去世整整十年的日子. 我总记得那天是个周末,可是记忆对我撒了谎,查日历才知道那天是周五.我这个人的泪腺不是太发达,面对巨大的伤痛的时候我第一反应从来不是哭泣,而是心里被 ...
-
20210610教学手记——学生读不进去,我们老师能读进去吗?
语文难教,尤其是现在,因为学生的生活节奏比国家总理还快,要沉下心去读书,确实难.因此,我们往往会慨叹:学生读不进文本.每每这个时候,我们是否也该问一句:我们老师能读进去吗? 有时想想,可能也不容易,因 ...
-
20210326教学手记——学生的表现取决于教学理念
常常有老师感叹:说,孙老师,你的学生层次高,我的学生没有这个水平,没法做你那样的学习任务.面对这样的朋友,我实际想说的是:当你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你已经封闭了思考的大门,也把自己囿在原来的思维方式里而不 ...
-
20210515教学手记——从思维导图看学生的阅读思维
阅读的本质是通过文字识别,读懂作者的观点,读懂观点的前提是读清楚写作者的思维脉络.因此,思维导图往往被用来梳理论述类文本的逻辑思路.我们也可以通过阅读者呈现出的思维导图判断学生的阅读过程及阅读结果的科 ...
-
20210417教学手记——我服气我的学生
语文是可以直接用于生活的实践性学科,我们不能把学生关在高考试题里练应试,而应该放在生活中进行实践性操作,不然,语文就会失去其生命力. 本月11日"晋诺工作室"推出了一篇反思一些非常 ...
-
20210409教学手记——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阅读
有不少网友看到我推出的学生阅读笔记时常常这样发问:孙老师,你是用什么方法教阅读的,我们的学生水平较差,达不到这种水平.面对这一提问,我仔细思考了一段时间,发现答案非常简单:让学生阅读. 我们长久以来形 ...
-
20210527教学手记——高考前的嘱咐(二):让我的学生告诉您写作的一些基本思维方法
高考的考场上,担心写作打不开思路,尤其是面对一些宏大话题,感觉无从下手.甚至越到临近考试越感觉自己两手空空,无所凭依.这时候,说明你该"回家了",该回到语文之家了.其实,在临近高考 ...
-
20210601教学手记——高考前的嘱咐(四):从三类作文跨越到一类作文,需走好这一步
很多同学写作宏大话题作文极其散漫,找不到它的表达结构,读不出各部分逻辑关联,这就是平常所说的"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表面上看是写作者没有结构意 ...
-
20210612教学手记——江畔知己相聚,学生送来了酒与肴
崇拜苏轼,因为他真实而有意味. 与知己好友相聚,长江边上,赏清风品佳茗,谈到夜深人静,不知今天是否有月,假如有月,不知与当年七月十月之望的月是否相同,不论相同与否,我想,当年苏轼携洒与客泛舟赤壁的情景 ...
-
20210312教学手记——在学生面前,我不敢说我读过《史记》
在学生面前我不敢说我读过<史记>,实际上真正的教学,不论哪篇文章,可能我们都不敢说我们比学生读得好,但长期以来,我们总以为我们比学生读得好,造成这种错觉的是,我们死死地控制着学生,让他们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