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中高强度运动,是消耗寿命还是强身健体?关键性研究来了
相关推荐
-
真的如此简单-1:几个能降低死亡风险3~8倍的日常行为改变
本期话题: 什么样的日常行为让我们获益最大?--身体活动的量和度. 身体活动(physical activity),任何骨骼肌带动的身体活动,可加速能量代谢的行为,就叫躯体活动或者身体活动.它包括了日 ...
-
身边的隐形杀手:识别与破解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话题是:天天相伴的隐形杀手--久坐和看电视,我们怎么去忽略它,同时怎么去破解. 一.久坐与死亡风险的关系是什么? 图1 久坐时间/体力活动与全因死亡率的关系 如图1所示,纵轴代表死亡风 ...
-
多大运动量才最好?
导语:早睡早起,咱们来做运动! The physio company 在知乎上,曾有一个问题:你在哪一个瞬间,觉得运动有用? 有个高赞回答是: 当电梯停电只能爬楼梯时,当你不用为哪一餐吃多了会发胖而烦 ...
-
一看就是一双没有经历学而思和奥数的眼睛,再低头看看您肚子上的肉,不说话了吧!
指导专家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刘绍辉 主任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曾畅 主治医师 现在热搜最火的恐怕就是丁真这双清澈纯真的眼睛了,被网友戏称为:一看就是一双没有经历学而思和奥数的眼睛 ...
-
每天只需11分钟运动,降低久坐猝死风险
久坐不是病,严重起来要人命 注意!久坐真的可能导致猝死. 前几天,微博微博上这条话题,引发了7.5亿次的关注. 据世卫组织,久坐是生活方式中四大致死因素之一,全球每年近200万人的死亡与久坐有关. 每 ...
-
每天多少运动量能抵消久坐的危害?这有个公式!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一天24小时里有超过一半的时间是久坐不动的,通常是坐在电脑屏幕前几个甚至十几个小时. 而久坐正在以不同的方式伤害全身. 久坐,伤全身 对于久坐,通常我们认为是指一直坐着超过1-2个小 ...
-
EHJ:好好运动,能防中风和房颤!英国9万人数据显示,按指南推荐每周中高强度运动至少150分钟,与中...
只要想找理由,多想想总是能找到的,比如奇点糕想多睡觉了,就引用"春困秋乏夏打盹",想吃肉了就说"辛辛苦苦爬到食物链顶端",现在大夏天温度这么高,不愿意出来运动又 ...
-
BMJ子刊:每天11分钟中高强度运动就能活得长!4.4万人运动数据显示,中高强度活动可充分抵消久坐增...
有没有读者像奇点糕一样,感觉2020年过去就懒了不少,不太愿意运动的,举个手呗~要在新冠疫情.工作.天气这么多因素夹击下维持运动习惯,好难的说. 所以奇点糕现在看论文的方向,也悄悄发生了改变,从以前关 ...
-
中年保持中高强度运动,老了大脑少受伤!
来源:奇点网 虽然天寒地冻,该运动还是要运动,而且高强度的运动才更健康. 刚刚过去的2020年,奇点糕们至少唠叨了四次高强度运动的好处,像什么身体分子大变样.改变心血管代谢产物.降低全因死亡风险等等. ...
-
中年保持中高强度运动,老了大脑少受伤!25年随访研究显示,闲暇时中高强度运动量高,与老年时更少的大脑...
虽然天寒地冻,该运动还是要运动,而且高强度的运动才更健康. 刚刚过去的2020年,奇点糕们至少唠叨了四次高强度运动的好处,像什么身体分子大变样.改变心血管代谢产物.降低全因死亡风险等等.如果还不心动身 ...
-
老人要坚持运动,还是静养生息?研究:高强度运动反而延长寿命
据日本媒体报道,"最长寿老人"的吉尼斯世界记录保持者--田中力子,出生于1903年,迎来了自己118岁的生日.面对记者的采访,田中力子仍然对答如流,她表示,自己的长寿秘诀就 ...
-
高强度运动更有益心血管健康!新研究有望为冠心病患者提供新治疗靶点
冠心病是世界上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大量具有微小递增效应的常见遗传变异增加了不良风险.尽管慢性运动对心脏有益,且可降低冠心病风险,但急性运动却增加了心肌梗死和冠心病相关死亡的风险,尤其是在高强度运动的情 ...
-
睡眠质量差,死亡风险大怎么办?赶紧运动起来,中高强度那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的数据显示,全球睡眠障碍率已接近30%.在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已接近40%,六成以上90后感觉睡眠不足.这意味着,超过3亿国人存在睡眠障碍,而且这一数字还在逐年攀升. 众所周知, ...
-
适度强度运动可有效改善帕金森病进程 席啟东博士
适度高强度运动可改善和缓解帕金森病症状 ---席啟东博士健康讲座摘编 多数帕金森病患者以震颤为主要表现,出现手抖.下肢抖动或头抖等症状.此外,除震颤以外,行动迟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症状.很多患者在家庭生 ...
-
医生平均少活 13 年,熬到主任才活得久?这些研究发现学医真的消耗寿命……
作者:西西歪 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中写道:「劳动无高低贵贱之分.」但在实际生活中,不同职业确实有姹紫嫣红之异. 因为职业的特殊性,医生往往会比普通人更懂疾病.更懂健康. 但这是否也意味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