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刘村史 民俗 为老人庆寿

(0)

相关推荐

  • 应可军 | 心旷神怡贺寿诞

    心旷神怡贺寿诞 文/应可军 在<尚书·洪范>中有云"五福,一日寿--"在我国传统观念中五福中,寿星排在第一位的,人生的一切美好享受,都以生命的健康长久为前提." ...

  • 乾隆大寿时,收到英国三件“寿礼”,若足够重视或能改变历史

    乾隆大寿时,收到英国三件“寿礼”,若足够重视或能改变历史

  • 老人做七十大寿有什么讲究 80岁老人生日有什么禁忌

    小的时候最盼望的日子除了过年就是自己的生日,因为生日那天可以收到礼物.长大后,人们渐渐的就不再庆贺自己的生日,而是关注起了家中老人的生日,特别是家中老人70.80.大寿的时候,这个时候,年轻人会张罗着 ...

  • 坡刘村史 民俗 庆孩子诞生

    庆孩子诞生 一.烧娃 在坡刘村,小孩子刚出生的那几天,消息传到邻里耳里,乡党们会到喜添新丁者的家门前烧上一把火,把火烧得越旺越好,这就是"烧娃". 初生.十天烧的特别厉害.这表示乡 ...

  • 坡刘村史 民俗 饮食(三) 其他杂粮

    第三节    其他杂粮 一.玉米. 在坡刘村,过去除了小麦,玉米就是最主要的粮食了. 玉米的食用方法主要是熬玉米珍.传统的玉米珍的做法是将玉米粒放在碾子上碾,碾碎后用簸箕簸.筛子筛除去玉米皮即可.根据 ...

  • 坡刘村史 民俗 饮食(二) 蒸馍与烙馍

    第二节   蒸馍与烙馍 1.合面.发面与揉面. 馍按粮食品种的不同分为细粮馍.杂粮馍和菜馍,细粮馍在坡刘村是特指的小麦粉做的馍,其他玉米粉.豆粉.大麦粉等等做的馍都一律称之为杂粮馍,也称粗粮馍,粮食参 ...

  • 坡刘村史 民俗 饮食(一) 面食

    饮食            第一节   面食 一.    磨面. 坡刘村属于黄土高坡的渭北塬区,自古以来主要种植较为耐旱的小麦,由于小麦是人们的主食,在长期的生活中,人们发明了很多小麦的美食方法,其中 ...

  • 坡刘村史 民俗 穿衣(二) 解放后的衣着

    第二节    解放后的衣着 解放以后的五六十年代,人们的衣着基本与民国时期无异,只是男人不再穿长袍马挂,中山装渐次流行. 中山装是孙中山先生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的基础上,综合了日式学生服装(诘襟服)与中 ...

  • 坡刘村史 民俗 穿衣(一) 民国时期的衣着

    第七章    穿衣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衣着 清代,因满清王朝的强力推行,当时的男子剃去头部前半部分头发,后半部分编一大辫子留于脑后,现在看起来非常可笑,但久而成习,直到49年解放前后,依然有老人留着 ...

  • 坡刘村史 民俗 丧葬(六) 守孝

    第六节   守孝 一.安灵: 宴席结束后就是安灵时间了.由礼仪先生指导,在乐人的伴奏下,孝子们把预留下来的纸扎灵堂(龛)搬到一个房间里,放上逝者遗像,摆上贡品,点上香烛,向遗像行大礼祭拜,名为(安灵) ...

  • 坡刘村史 民俗 丧葬(五) 安葬

    第五节.安葬 一.棺罩: 与成服同时,主人家的大门之外,租赁来的"棺罩"也搭设起来了.棺罩是把逝者连同棺材运往坟地的载具.棺罩里边和四周灯火辉煌."棺罩"的模样 ...

  • 坡刘村史 民俗 丧葬(四)奠仪

    第四节.奠仪 1.入殓: 将逝者的遗体放入早已准备好的棺材内,俗称"入殓".时间一般是在逝者安葬的前一天下午举行.入殓前,棺材底部铺上厚厚的一层自家炕洞中的炕灰(烧炕后留在炕洞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