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刘村史 民俗 丧葬(六) 守孝
相关推荐
-
刘太年 | 丧 葬 习 俗 与 程 序(一)
总第1230期 版权©️归原作者 前 言 受中国封建制度的影响,长期以来,我们当地农村的丧葬习俗与程序,延绵不断,约定成规.虽然也有"十里不同俗"的说法,但总体上大致相同.已经形成 ...
-
鲁西风俗——白事(丧事)
也许提起丧事很多人比较忌讳,不愿再叙述,但是这也是无法逃避的现实.生老病死乃人生之常事,死亡是人生的自然规律,也是人生的最后一站.人活着不管干出多少惊天动地的大事,还是默默无闻的小事:做了多少好事,还 ...
-
白喜(家园之二)
散 文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人过五十而去世不称夭亡,在人们看来是自然现象,落叶归根而已,是谓白喜. 家里有年纪大和久病的老人,儿孙们或者是老人自己已将后事安排提上日程,寿衣寿鞋必须要量身 ...
-
旬邑丧葬习俗——迎纸活 文/王新民
旬邑丧葬习俗--迎纸活 王新民 在旬邑民间凡花甲老人去世后,一般在家停尸5--7天即入土下葬.但也有例外的,如丧者属高寿,可停放7--10天,这主要是因逝者高寿,家中五世同堂,其家亲戚多,亲属层次复杂 ...
-
五花八门的华州丧葬风俗
邮箱:3125136050@qq.com 浅谈华州丧葬风俗 作者 张 文 俗话说:十里乡俗九不同,就拿人们常见的丧葬习俗来说,华州各地相邻的村子流程都有所不同,均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我从事民间乐人行 ...
-
坡刘村史 民俗 丧葬(五) 安葬
第五节.安葬 一.棺罩: 与成服同时,主人家的大门之外,租赁来的"棺罩"也搭设起来了.棺罩是把逝者连同棺材运往坟地的载具.棺罩里边和四周灯火辉煌."棺罩"的模样 ...
-
坡刘村史 民俗 丧葬(四)奠仪
第四节.奠仪 1.入殓: 将逝者的遗体放入早已准备好的棺材内,俗称"入殓".时间一般是在逝者安葬的前一天下午举行.入殓前,棺材底部铺上厚厚的一层自家炕洞中的炕灰(烧炕后留在炕洞中的 ...
-
坡刘村史 民俗 丧葬(三) 丧事料理
第三节.丧事料理 一.执客头与礼房先生: 家中有了丧事,主人家一般会托人去请一位信得过且有威望的乡党来主办丧事,俗称"执客头".丧事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要全权委托给"执客头 ...
-
坡刘村史 民俗 丧葬(二) 寿终
寿终 一. 倒头纸与停床: 老人到了病危时,子女以及至亲都要前来探望,趁着老人清醒问问老人还有什么后事要交代.而后由女儿媳妇为老人沐浴(搽干净身体),剪指甲,请剃头匠理发剃头.最后给老人换上已准备好 ...
-
坡刘村史 民俗 丧葬(一) 备丧
第六章 丧葬 自古及今,中华民族对丧葬特别重视.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丧葬形式在不断发展变化,坡刘村的丧葬形式也不例外. 第一节 备丧 一. 攒枋 人生自古谁无死,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普通平民 ...
-
坡刘村史 民俗 饮食(三) 其他杂粮
第三节 其他杂粮 一.玉米. 在坡刘村,过去除了小麦,玉米就是最主要的粮食了. 玉米的食用方法主要是熬玉米珍.传统的玉米珍的做法是将玉米粒放在碾子上碾,碾碎后用簸箕簸.筛子筛除去玉米皮即可.根据 ...
-
坡刘村史 民俗 饮食(二) 蒸馍与烙馍
第二节 蒸馍与烙馍 1.合面.发面与揉面. 馍按粮食品种的不同分为细粮馍.杂粮馍和菜馍,细粮馍在坡刘村是特指的小麦粉做的馍,其他玉米粉.豆粉.大麦粉等等做的馍都一律称之为杂粮馍,也称粗粮馍,粮食参 ...
-
坡刘村史 民俗 饮食(一) 面食
饮食 第一节 面食 一. 磨面. 坡刘村属于黄土高坡的渭北塬区,自古以来主要种植较为耐旱的小麦,由于小麦是人们的主食,在长期的生活中,人们发明了很多小麦的美食方法,其中 ...
-
坡刘村史 民俗 穿衣(二) 解放后的衣着
第二节 解放后的衣着 解放以后的五六十年代,人们的衣着基本与民国时期无异,只是男人不再穿长袍马挂,中山装渐次流行. 中山装是孙中山先生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的基础上,综合了日式学生服装(诘襟服)与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