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刘村史 民俗 丧葬(四)奠仪

(0)

相关推荐

  • 鲁西风俗——白事(丧事)

    也许提起丧事很多人比较忌讳,不愿再叙述,但是这也是无法逃避的现实.生老病死乃人生之常事,死亡是人生的自然规律,也是人生的最后一站.人活着不管干出多少惊天动地的大事,还是默默无闻的小事:做了多少好事,还 ...

  • 土家人的歌郎 | 《沉默的水红树》选段

    据某平台统计,这是庚子年我反复听过83遍的音乐   ◆ ◆ ◆ 文丨曾瑞 庚子年,总算完成了一部长篇小说,暂名<沉默的水红树>.因为颜昌玉是在一根水红树上自杀的.颜昌玉为何自杀,我至今不解 ...

  • 汉族丧俗[汉族丧俗]

    简介 由秦汉及隋唐,丧礼臻于完备.主要包括丧葬仪规.丧服制度.祭祀活动三个方面. 丧葬仪规,有属纩.招魂.停尸.小敛.报丧.吊唁.入敛.出殡.下葬. 丧服制度,按血缘的亲疏远近,分为斩衰.齐衰.大功. ...

  • [转载]成都客家的传统丧葬礼仪介绍

     比起其它礼俗,丧葬之俗来得更为庄严肃穆.客家人对于此,做得十分周到,甚至过于繁文缛节.葬务从厚,礼务从奢,丰其筵席,醉饱灵侧,鼓乐奠别等等.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有很小的变化.     一.临终之处理 ...

  • 张志刚丨刻骨铭心的七日(中)

    文字:  张志刚  作者简介:张志刚,陕西省彬州市香庙镇奇埠村人,农民,彬州市作家协会会员.自幼爱好文学,特别近几年开了茶庄后,品茶读书笔耕不断,有作品发表于文学期刊<豳风>.<彬州 ...

  • 坡刘村史 民俗 丧葬(六) 守孝

    第六节   守孝 一.安灵: 宴席结束后就是安灵时间了.由礼仪先生指导,在乐人的伴奏下,孝子们把预留下来的纸扎灵堂(龛)搬到一个房间里,放上逝者遗像,摆上贡品,点上香烛,向遗像行大礼祭拜,名为(安灵) ...

  • 坡刘村史 民俗 丧葬(五) 安葬

    第五节.安葬 一.棺罩: 与成服同时,主人家的大门之外,租赁来的"棺罩"也搭设起来了.棺罩是把逝者连同棺材运往坟地的载具.棺罩里边和四周灯火辉煌."棺罩"的模样 ...

  • 坡刘村史 民俗 丧葬(三) 丧事料理

    第三节.丧事料理 一.执客头与礼房先生: 家中有了丧事,主人家一般会托人去请一位信得过且有威望的乡党来主办丧事,俗称"执客头".丧事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要全权委托给"执客头 ...

  • 坡刘村史 民俗 丧葬(二) 寿终

    寿终 一.  倒头纸与停床: 老人到了病危时,子女以及至亲都要前来探望,趁着老人清醒问问老人还有什么后事要交代.而后由女儿媳妇为老人沐浴(搽干净身体),剪指甲,请剃头匠理发剃头.最后给老人换上已准备好 ...

  • 坡刘村史 民俗 丧葬(一) 备丧

    第六章   丧葬 自古及今,中华民族对丧葬特别重视.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丧葬形式在不断发展变化,坡刘村的丧葬形式也不例外. 第一节  备丧 一. 攒枋 人生自古谁无死,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普通平民 ...

  • 坡刘村史 民俗 饮食(三) 其他杂粮

    第三节    其他杂粮 一.玉米. 在坡刘村,过去除了小麦,玉米就是最主要的粮食了. 玉米的食用方法主要是熬玉米珍.传统的玉米珍的做法是将玉米粒放在碾子上碾,碾碎后用簸箕簸.筛子筛除去玉米皮即可.根据 ...

  • 坡刘村史 民俗 饮食(二) 蒸馍与烙馍

    第二节   蒸馍与烙馍 1.合面.发面与揉面. 馍按粮食品种的不同分为细粮馍.杂粮馍和菜馍,细粮馍在坡刘村是特指的小麦粉做的馍,其他玉米粉.豆粉.大麦粉等等做的馍都一律称之为杂粮馍,也称粗粮馍,粮食参 ...

  • 坡刘村史 民俗 饮食(一) 面食

    饮食            第一节   面食 一.    磨面. 坡刘村属于黄土高坡的渭北塬区,自古以来主要种植较为耐旱的小麦,由于小麦是人们的主食,在长期的生活中,人们发明了很多小麦的美食方法,其中 ...

  • 坡刘村史 民俗 穿衣(二) 解放后的衣着

    第二节    解放后的衣着 解放以后的五六十年代,人们的衣着基本与民国时期无异,只是男人不再穿长袍马挂,中山装渐次流行. 中山装是孙中山先生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的基础上,综合了日式学生服装(诘襟服)与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