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达到太极拳的这种境界?

拥有太极智慧与力量

练太极拳练到较高级的阶段时,身体会产生悬空般的高大之感,全身好似一个庞大的气球。有了这种感觉,便可达到行气自如、活似车轮的境界。欲达此境界,必须先研究揣摩“空松圆活”。

“空松圆活”虽只有四个字,然而要真正理解个中含义并准确地体现它,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四个字一字有着一字之法,一字有着一字之用,四字之间又是互相联系的,连贯起来就有妙趣。习者要按其道而行之,一字一问,悉心体验,施之于身。

根据四字之间的关系,以下分为“空与松”和“圆与活”两个方面来展述。

空与松

太极拳运动不可只讲“松”,片面地追求大松特松。没有“空”的存在,再松也无法进入太极拳的高级阶段。要使身体的肌肉、骨节松开还比较容易,但要达到“空”的境界却很难。因此,必须在“空”字上下功夫。

在太极拳运动中,“空”与“松”必须分清,但又不可舍弃任何一方,这两者之间既是互相对立的,又是互相依赖、共同作用的。如果一味地追求“松”;而没有“空”的依存,必然会产生“丢”、“塌”、“散”的弊病,这样松的结果无法产生巧妙的作用,是太极拳运动的一忌。反之,如果一味地追求空而没有松的有机配合,又必然导致空而无物,即只有主观上的幻觉,而没有客观上的变化,这样的运动也无所作为。习练太极拳必须求达于意识和物质运动的统一,而不能使意识成为物质运动以外的幻想。因此“空”必有“松”,欲“松”必有“空”,达到二者间有机的结合,才能实现行气运劲的目的。单一地求松或求空,都违背太极拳运动辩证法的原则。

平日行工走架,必须认真细心地揣摩“空”与“松”的意境。欲使肌肉骨节松开,思想上则要有“空”意;欲空时,思想上则要有“松”意。这样练久之后,才能达到“空”与“松”的对立统一。迈出了这一步,才有希望踏上太极拳高级阶段的阶梯。

很多初习者练拳,未尝举手思想先紧张,随之肌肉骨节也紧张了起来,继而感到周身僵硬、行动不便。要使动作不紧张,首先要从思想上做到舒松自然,时刻不忘用意不用力的原则,做到心静体舒。久而久之便能达“空'而意向上升,'松'而气向下沉,肌肉与骨骼有分离之感。接下来便可以求达“圆活”之趣了。

圆与活

练习太极拳要达到活的境地,气势必先圆满。至圆才能至活;圆是活的基础,所谓“圆则活,方则滞。”要踏进圆活的境地,则必须掌握“气势”和“八面支撑”。

气势是由人体内在的功夫所决定的。气势的大小,是衡量一个人太极拳功夫深浅的重要标志,气势愈大则功夫愈深,即所谓“太极拳不在样式而在气势,不在外面而在内。”习者平日里进行行工实践,对于气势的追求是不可忽视的。而追求气势的基础条件,便是驾驭“空”、“松”的能力;圆活是离不开“空”、“松”这个先决条件的。如果习者的肌肉骨节还未达到一定程度的“空”、“松”要求,“圆活”也就无从企及。而达到了“圆活”的要求,“空”“松”才能极尽其妙。

既然气势要求圆满无缺,那就必然要限定一个范围,而不可任其漫无边际地散失。有范围,就必然有其中心和边缘。习者在平日行工时,就要设想一个能够听从意念支配的、以腰为中心的气势范围。在运动中,时时刻刻都要尊重这个范围,一举一动既不可超越其边缘,又不可不及其边缘。这样气势便能趋于无角无棱、没有缺陷的饱满境地。

气势的边缘离中心愈远,则气势愈大。气势要由精神来支撑。精神能支撑八面,气势才饱满而不萎屈;反过来,气势又须包围精神,才能使精神不外漏。达此要求,气势便臻圆满,神气始能鼓荡。

在精神支撑八面时,必须以腰为中心,用意产生八条线去向八个方向支撑;八条线必须线线相等,气势才能圆满。如果这八条线长短不齐,气势便会出现凹凸。所以,习者在求达精神支撑八面的同时,又必须使之八面相等。

习者平日行工走架,必须重视气势和八面支撑的关系。起初未能领悟而不能由己,须悉心体认,日久便能施之于身。开,是气势的放大,必须以腰为中心向八面推动;合,是气势的缩小,必须以腰为中心收缩这八条线。无论是气势的放大还是缩小,气势的边缘永远是被动的。主动在腰,腰为主宰。

掌握了上述要领,气势便无散漫之病,不论前进后退,左转右旋,一举一动,周身气势圆满而不失气球之理。与此同时,两手在一举一动之际,与两胸之间也就有了圆动之势。

有圆,必有活。活的动力在内而不在外,外随内动,劲无断续。动者,为气转动,而非形之动。周身成为一家,气自然能遍及身躯,于是能八面转换而旋转自如,我意欲往何处,气即能行往何处,意气自然能达到物来顺应的境界。至此,不论向前向后,向左向右,向上向下,屈伸开合,一举动气便能运行转换自如,而活就在其中了,所“气如车轮,活似车轮。”

(0)

相关推荐

  • 太极拳 “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气敛入...

    太极拳 "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气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才能便利从心."这两句话是<太极拳论·十三势行功心解>中的第一和第二句话,它告诉我们以心行气,必须气敛入 ...

  • 太极拳之空松圆活太极拳练到较高级阶段时,...

    太极拳之空松圆活 太极拳练到较高级阶段时,身体便会产生悬空般的高大感,全身好似一大大的气球.有了这种感觉便可达到行气自如.活如车轮的境界.欲达此境界,必须先研究揣摩"空松圆活"之道 ...

  • 杨澄甫老人压箱底的私房货!杨门传人必看!

    太极那些事 已关注 昨天11:32 中国之拳术,虽派别繁多,要知皆寓有哲理之技术,历来古人穷毕生之精力,而不能尽其玄妙者,比比皆是.但,学者若费一日之功力,即得有一日之成效,日积月累,水到渠成. 太极 ...

  • 太极拳修炼高境界:“净意虚空”

    "净意虚空"是太极拳修炼的高境界 ---对于原始太极拳盘架行功的新认识 "净意虚空"指的是,在内功习练到一定层次后,可以达到精神意念净化,身体内部空空荡荡的的境 ...

  • 学会得“意”忘“形”,才能达到太极拳的高境界!

           得意忘形,<汉语成语词典>上解释说:形容人高兴得失去了常态.我们大多也是这样解释的.可如果我们将其放在一个正在进行太极修炼的人身上,又会有一个怎样的解说呢? 其实,这个得意忘 ...

  • 一个提升太极拳更高境界之方法

    真正的太极拳是似有似无的,那种感觉就像是行走在雾里,漫步在云间,大方浑圆,行云流水,刚柔并进.静下来的时候又恰似春风拂面,精力充沛.无论太极练到了什么境界,带给我们的力量都是由内到外的.太极像似春雨& ...

  • 练习太极拳的五层境界,你到哪一层了?

    王道荃老师介绍太极养生文化 学习太极拳从开始到成功,可分五个阶段,也称五层功夫.每层功夫都有一定的客观标志,表示功夫的现有水平,第五层功夫为最佳. 第一层:由招熟而渐悟懂劲 练习太极拳要求立身中正,虚 ...

  • 学会得“意”忘“形”,感悟太极拳的高境界!

    得意忘形 <汉语成语词典>上解释说:形容人高兴得失去了常态.我们大多也是这样解释的.可如果我们将其放在一个正在进行太极修炼的人身上,又会有一个怎样的解说呢? 其实,这个得意忘形一词在这里应 ...

  • 太极拳修炼四层境界

    修炼四层次(境界) 一.形迹/散手:遵乎规矩,去僵劲,松肌肤骨节: 二.得意忘形/好手:化乎规矩,疏经络,意气运动为主,运转顺畅: 三.得心忘意/高手:化乎规矩,淡化意念,从心所欲: 四.无心成化/妙 ...

  • 太极拳玄机272:太极拳的无为境界

    2019-12-15 12:54·太极拳玄机 无为是道家思想的最高境界,自然也是太极拳的最高境界. 常人对无为误会太深了,要么认为高不可攀,要么嗤之以鼻认为不合时宜. 其实,道德经讲的很清楚:损之又损 ...

  • 太极拳动态平衡三境界,你在哪层?

    太极拳是建立在人体动态平衡基础上的攻防之术和健康之术.动态平衡有三层境界: 第一层:肢体间的动态物理平衡. 也就是身体的转移曲伸,举手投足间的平衡状态.人类是三维触角的生命体,一般人在生活中,迈步有前 ...

  • 太极拳的上乘境界空、松、无

    太极拳的上乘境界空.松.无 一.松 太极拳属于武术,无异于武术诸拳种的拳法,不同之处,给学员讲第一课便讲授松功.要求学员初入拳场,要知松,放松,练松,太极拳的松功课不是老师主观规定,而是太极拳学所独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