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齐洲:市民阶层的独立与通俗小说观念(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与传统小说观念的演进之二)
相关推荐
-
金圣叹(清代文学批评家)
金圣叹(1608-1661),名采,字若采,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清初文学家.文学批评家.为人狂放不羁,能文善诗,但绝意仕进,以读书著述为乐.金圣叹的主要成就在于文学批评,对<水浒传>. ...
-
中国史书单这么多,这份最硬核
历史学在当下的境遇,有些尴尬,有些矛盾. 一方面,历史因为它的"故事性"吸引了无数人的喜爱.从十多年前爆火的"百家讲坛",到近期因为讲历史而变得有名的博主,通过 ...
-
宁稼雨 | 《古今小说》的通俗文学属性及其融合雅俗两种文学思想的实践
南开大学宁稼雨的雅雨书屋:青灯摊书.传道授业.以文会友.闲情雅致. <古今小说>的通俗文学属性及其融合雅俗两种文学思想的实践 宁稼雨 (南开大学 文学院 天津 300071) [摘要] ...
-
张进德:明清人解读《金瓶梅》
<金瓶梅>刚一问世,就惊动了当时的文坛,在士大夫中传阅抄写.先睹者们见仁见智,对这部旷世奇书发表了各自不同的见解. 这个时期的评论虽然只是出现在文人们的笔记.书信以及有关序.跋中,但涉及的 ...
-
王齐洲:士人阶层的崛起与士人小说观念(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与传统小说观念的演进之一)
为了论述的方便,有必要先对论题的概念加以定义,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争议. 所谓社会结构,一般是指构成社会的基本要素的组合状态.由于视角的不同,社会结构可以有许多维度,如社会政治结构.社会经济结构. ...
-
王齐洲:由“闲书”提升为“教科书”(《中国小说观念在近代的演变》之一)
自<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小说家著录小说以来,士人们对小说的认识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状态.<隋书·经籍志>虽然强调了小说的文体价值并提升了小说作者的地位,但其诸子末流的定位并未改 ...
-
王齐洲:“孔颜乐处”的不同探寻与解读(《再寻孔颜乐处——以颜回为中心的考察》之二)
周敦颐虽然要程颢.程颐"寻孔颜乐处",但他当时并未开示"孔颜乐处"在哪儿,又如何去寻. 后来他在<通书>上说:"夫富贵,人所爱也,颜子不爱 ...
-
王齐洲:《乐经》为孔子“乐教”教材辨
围绕<乐经>问题,我和陈桐生教授已有几番讨论(见王齐洲<<乐经>非刘歆王莽伪造辨>,<光明日报>2020年11月2日<文学遗产>专栏:陈桐生 ...
-
王齐洲:《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著录小说资料集》总序
小说是文学的主要体裁之一,现代以来更是反映一个民族文化创新能力和文学创作水平的主要标志,其优秀作品已经成为人们的重要精神食粮和各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中国古代小说是中国小说的主体部分,其成就可与世 ...
-
王齐洲:从大类统说到小类分解(中国小说观念在近代的演变之四)
1897年,邱炜萲在<菽园赘谈·小说>中说: <菽园赘谈> 本朝小说,何止数百家.纪实研理者,当以冯班<钝吟杂录>.王士桢<居易录>.阮葵生<茶余 ...
-
王齐洲:从子部类别转移到文学学科(《中国小说观念在近代的演变》之二)
1903年,金天翮在<新小说>撰文称:"吾昔见东西各国之论文学家者,必以小说家居第一,吾骇焉.吾昔见日人有著<世界百杰传>者,以施耐庵与释迦.孔子.华盛顿.拿破仑并列 ...
-
王齐洲主编:《汉书艺文志及两汉书补志著录小说资料集》
<汉书艺文志及两汉书补志著录小说资料集>,王齐洲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2021年6月版. 目 录 第一册(15部,王齐洲.揣松森.卢世华编纂) <伊尹说>.<鬻子说> ...
-
王齐洲总主编:《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著录小说资料集》总目录
第一卷<汉书艺文志及两汉书补志著录小说资料集>(王齐洲主编) <汉书艺文志及两汉书补志著录小说资料集>,王齐洲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2021年6月版. 第一册(15部,王齐洲.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