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这样概括哲学史吗?——哲学漫谈之四十
相关推荐
-
刘奎林:潜意识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兼评弗洛依德潜意识理论
2015年01月04日 16:11 来源:原载<哲学研究>1998年第3期 作者:刘奎林 潜意识作为一种未被直接察觉到的意识,同显意识一样贯穿于人类意识发生与发展过程的始终,并以集人的生物 ...
-
“人的本质”之概念是什么?为什么要认识人的本质,有何意义?
"人的本质"的概念到底是什么,对于这个认识,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我们认为人们要对"人的本质"之概念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我们认为: 人的本质名词定义:人的本 ...
-
中国安文化产业:安居乐业 人民的需要(三)
安学社: 文化强国建设,文化创意发展,在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求索,在社会生产.百姓生活染液中出彩,大自然阳光雨露滋润中发新芽. 安文化产业是人民生产生活的需要. 安文化:无国界.无宗教.无地域 ,是 ...
-
常识化解读逻辑学——哲学漫谈之四十九
政治无道德很不好理解吗?当然不,只要稍微调整一下自己的僵化思维模式到辩证思维模式下,其实很容易.所以,僵化与辩证体现着一个人逻辑思维的不同深度,代表一个人的哲学素养高度.一定意义上说逻辑就是哲 ...
-
正确认识政治无道德——哲学漫谈之四十八
我认为,哲学修行的最高境界就是修行到圣人不仁的境界,这样的境界意味着对一切必然发生的所谓坏事不再做无谓的感性伤怀,是为随遇而安.如此说来,只要我们都实现哲学化了,大家的历史伤痛感就可以不再那么 ...
-
近代文明较量过后的残局——哲学漫谈之四十六
文化是抽象的存在,却是具体存在的政治.经济文明演进的决定力量,因为文化是形而上的道,是本,政治和经济是形而下的器,是末.本与末是本质与现象的关系,本质决定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却需要很强的抽象能力,目前 ...
-
资本主义文明迅速没落的必然性——哲学漫谈之四十五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挟主流文明之威,通过冷战托跨了社会主义阵营之后,便因没有了对手而没了章法,终因在本阶级内部找不到文明进步方向而自乱阵脚,因为他们虽然可以全心全意地开拓全球市场了,可惜资本主 ...
-
哲学视角下的近代人类史——哲学漫谈之四十四
前文说中华文明对西方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整体改造是个必然趋势,这样的狂言浪语式预言有什么理论和现实依据呢? 细品之下,我们会发现,近代世界历史就是一部经济全球化发展史,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普遍提升 ...
-
近代世界历史是人类文明融合史——哲学漫谈之四十二
能深入解读圣人不仁,就能比较容易明白,近代中华文明曾经的没落不是绝对没落,只是相对于西方后发文明异军突起的相对没落,因为我们这个文明中的文化部分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始终是在的,落后的真正原因只在我 ...
-
中国哲学史的概括——哲学漫谈之四十一
题记:凡以文化人自居者,我希望都看看这篇文章,看看你是否真的理解"圣人不仁",如果不真懂,你还算是文化人吗?!充其量不过是一个思想洁癖患者! 概括了世界哲学史,中国 ...
-
看中华文明怎样通过比较优势终结哲学史——哲学漫谈之五十六
通过哲学常识化视角,我们可以发现,世界范围内的文明竞争本质上是文明基因完整度的较量,因为一切政治.经济现象均是文明史意义上的文化,是广义的文化现象.认识到这一点,需要借助哲学的抽象思维,通过透 ...
-
文人的尴尬——哲学漫谈之四十七
对比西方资产阶级文明的尴尬,中华民族传统文明与资产阶级视为死敌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因为二者都有共建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望,所以二者才能在偶遇后再难分开--新生的马克思主义需要曾经制造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