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病治疗中的“调中复衡”理论
相关推荐
-
补脾,是缓解一些疾病的关键
2021-09-07 18:01·买氏外治传承工作室 "你吃了吗?"这是国人之间实实在在的关切,而进一步讲,则可以看作是人们对身体健康的相互提醒,为什么这么说呢?中国有1.2亿胃病 ...
-
脾胃病法则:1 慎用滋补 [来看我] 脾...
脾胃病法则: 1 慎用滋补 [来看我] 脾胃病多由进食过多,过度摄入高脂肪 .高蛋白及饮酒过量等是脾胃病的主要致病因素,脾胃病初起实证多, 所以脾胃病初起滋补之品慎用. 2 补中有通 [来看我] 久病 ...
-
脾虚的人请进,补脾,养脾,一次性讲明白了
用通俗语言讲解中医 让中医更加贴近生活 中医兴亡·匹夫有责 补脾胃的知识在这里 脾胃为后天之本 脾胃为后天之本,是人体气血生化的关键,如果一个人的脾胃不好,那么,身体的气血就会出现生成不足,身体各个部 ...
-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看专家解析脾胃病治疗中的“调中复衡”理论
"调中复衡"理论强调中州脾胃功能的核心作用以及中焦气机升降功能正常和五脏功能协调的重要性,倡导脾胃升降相因,降在先:纳化相协,调为要:脾胃辨治,论分合:五脏调理,土为枢,是对中国工 ...
-
【专家论坛】唐旭东教授:脾胃病治疗中的“调中复衡”理论
唐旭东,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党委委员.常委.副院长,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脾胃病科专家.兼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 ...
-
“通督调神”学术思想在脑病治疗中的应用
<正>张捷主任医师从事中医脑病临床近30年,在继承山西省针灸研究所师怀堂老教授"治中风独取督脉.夹脊穴"的学术思想下,挖掘中医经典,总结多年临床经验,提出了" ...
-
脾胃病治疗重调寒热
脾胃病治疗重调寒热 脾胃失调多表现为寒和热的病理现象,如饮食生冷.外感寒邪,可使脾阳不振,寒遏中宫,胃失和降,失去运化,此为寒证.若邪热入腑,湿热交阻,导致胃中郁热,火毒内壅,胃腑传导失畅,则为热证. ...
-
脾胃病治疗,用好“温、通、理”三法
中医书友会第2765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作者临床经验认为"温.通.理"三法,可统括对脾胃病治疗之全貌.然而,祖国医学强调整体观念,对脾胃病来说,还需灵活应用这3法 ...
-
甘露消毒丹用于脾胃病治疗湿热型腹痛。
脾胃教研室 吴喜华老师 患者主诉: 腹痛一年,加重20天. 基本信息 患者李某,男,56岁 反复左下腹部隐痛1年,患者因腹部隐痛1年,阅览患者病历前医予西药抑制酸护胃,苓桂术甘汤,四君子汤,香砂六君 ...
-
脾胃病治疗三法
我临证四十多年,治疗病证脾胃病十居八九,深感"脾胃乃后天之本,水谷生化之源"之深意.脾胃病以胃脘疼痛.脘痞腹胀.呕吐吞酸.纳呆便溏等症为主要表现.感受外邪,饮食不洁,情志不畅是脾胃 ...
-
中医中药关于脾胃病治疗,常常用好“温、通、理”三法。
一.温: 即温中.补中之意.主要适用于中焦虚弱或虚寒,阳气失于输布所致的纳差腹胀或脘腹冷痛.泛吐清水.大便溏泄等症,本法为"寒者热之"的具体应用,但其含义和实际应用范围要广得多. ...
-
中医中药关于脾胃病治疗,常常用好“温、通...
中医中药关于脾胃病治疗,常常用好"温.通.理"三法. 一.温: 即温中.补中之意.主要适用于中焦虚弱或虚寒,阳气失于输布所致的纳差腹胀或脘腹冷痛.泛吐清水.大便溏泄等症,本法为&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