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之《三国志》导读第九十讲:魏书·钟会传上

《三国志》是由西晋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代历史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三国志最早以《魏志》、《蜀志》、《吴志》三书单独流传,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书已合为一书。

锺会字士季,颍川长社人,太傅繇小子也。少敏惠夙成。中护军蒋济著论,谓“观其眸子,足以知人。”会年五岁,繇遣见济,济甚异之,曰:“非常人也。”及壮,有才数技艺,而博学精练名理,以夜续昼,由是获声誉。正始中,以为秘书郎,迁尚书中书侍郎。高贵乡公即尊位,赐爵关内侯。毌丘俭作乱,大将军司马景王东征,会从,典知密事,卫将军司马文王为大军后继。景王薨於许昌,文王总统六军,会谋谟帷幄。时中诏敕尚书傅嘏,以东南新定,权留卫将军屯许昌为内外之援,令嘏率诸军还。会与嘏谋,使嘏表上,辄与卫将军俱发,还到雒水南屯住。於是朝廷拜文王为大将军、辅政,会迁黄门侍郎,封东武亭侯,邑三百户。甘露二年,徵诸葛诞为司空,时会丧宁在家,策诞必不从命,驰白文王。文王以事已施行,不复追改。及诞反,车驾住项,文王至寿春,会复从行。

【译】钟会传,钟会,字士季,颍川长社人。太傅钟繇的幼子。年少的时候就聪慧早成。中护军蒋济著书。说“观察人的眼睛,就足以知道他的为人。”钟会五岁时,钟繇带着他去见蒋济,蒋济认为他很奇异,说:“这不是常人啊。”等到年长,钟会有很多技艺,并且博学多闻,精通事理,经常夜以继日地学习,因此获得了声誉。正始年间,朝廷任命他为秘书郎,又升任为尚书中书侍郎。高贵乡公曹髦即位为帝,赐封他爵位为关内侯。毋丘俭作乱,大将军司马师东征。钟会跟随,主管机密事宜,卫将军司马昭作为大军的后继部队。司马师在许昌去世,司马昭总管六军,钟会在军营中出谋划策。当时皇帝从宫中发出诏书给尚书傅嘏,觉得东南地区刚刚平定,暂时留下卫将军司马昭驻守许昌,作为内应外援,并命傅嘏率各路人马返回洛阳。钟会与傅嘏密谋,让傅嘏上奏,随后跟卫将军司马昭一同出发,还军到雒水南驻扎。于是朝廷任命司马昭为大将军,辅佐朝政,钟会被提升为黄门侍郎,并封为东武亭侯,封邑三百户。甘露二年(257),朝廷征召诸葛诞担任司空,当时钟会正在家守丧,估计诸葛诞一定不会从命,就快马告诉了司马昭,司马昭认为事情已经实行了,就不再更改。等到诸葛亮反叛的时候,皇上住在项城,司马昭来到寿春,钟会又再次跟随。

初,吴大将全琮,孙权之婚亲重臣也,琮子怿、孙静、从子端、翩、缉等,皆将兵来救诞。怿兄子辉、仪留建业,与其家内争讼,携其母,将部曲数十家渡江,自归文王。会建策,密为辉、仪作书,使辉、仪所亲信赍入城告怿等,说吴中怒怿等不能拔寿春,欲尽诛诸将家,故逃来归命。怿等恐惧,遂将所领开东城门出降,皆蒙封宠,城中由是乖离。寿春之破,会谋居多,亲待日隆,时人谓之子房。军还,迁为太仆,固辞不就。以中郎在大将军府管记室事,为腹心之任。以讨诸葛诞功,进爵陈侯,屡让不受。诏曰:“会典综军事,参同计策,料敌制胜,有谋谟之勋,而推宠固让,辞指款实,前后累重,志不可夺。夫成功不处,古人所重,其听会所执,以成其美。”迁司隶校尉。虽在外司,时政损益,当世与夺,无不综典。嵇康等见诛,皆会谋也。

【译】当初东吴的大将全琮,是孙权的姻亲,且是朝中重臣。全琮儿子全怿,孙子全静,从侄全端、全翩、全缉等都率兵来援救诸葛诞。全怿哥哥的儿子全辉、全仪留在建业,和家中争执,就带着他的母亲,率领数十名部将渡江前去去归顺司马昭。钟会设计,暗中为全辉、全仪写信,派全辉、全仪的亲信拿着信到城内报告全怿等,说东吴的朝廷对全怿等人不能攻克寿春很愤怒,要将众位将领的家属全部诛杀,所以才渡江前来归顺司马昭。全怿等人都很惊恐,就带领着所率领的士兵打开东城门出城投降,都受到了封赏恩宠,城中的诸葛诞从此背离东吴。寿春得以攻破,钟会的谋划很多,司马昭对待他越来越亲近,当时的人都称他为张良。大军返回洛阳后,钟会被提升为太仆,他坚决推辞,没有上任。随后以中郎的身份在大将军府任记室,作为司马昭的心腹。因为征讨诸葛诞的功劳,钟会被晋升爵位为陈侯,他多次推辞,没有接受封赏。皇帝下诏说:“钟会参与军事,协同谋划,能预料敌人出奇制胜,有着贡献谋略的功绩,却推辞封赏,言辞恳切,前后多次推让,志向不能改变。有功绩却不自傲的人,是古人所敬重的,现在还是听从钟会的意向以成全他的美德。”钟会被调任为司隶校尉,虽然他在朝廷之外,但当时朝政的得失利害,官员的任免,钟会没有不掌管的,嵇康等人被杀,都是他的计谋。

王以蜀大将姜维屡扰边陲,料蜀国小民疲,资力单竭,欲大举图蜀。惟会亦以为蜀可取,豫共筹度地形,考论事势。景元三年冬,以会为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诸军事。文王敕青、徐、兖、豫、荆、扬诸州,并使作船,又令唐咨作浮海大船,外为将伐吴者。四年秋,乃下诏使邓艾、诸葛绪各统诸军三万馀人,艾趣甘松、沓中连缀维,绪趣武街、桥头绝维归路。会统十馀万众,分从斜谷、骆谷入。先命牙门将许仪在前治道,会在后行,而桥穿,马足陷,於是斩仪。仪者,许褚之子,有功王室,犹不原贷。诸军闻之,莫不震竦。蜀令诸围皆不得战,退还汉、乐二城守。魏兴太守刘钦趣子午谷,诸军数道平行,至汉中。蜀监军王含守乐城,护军蒋斌守汉城,兵各五千。会使护军荀恺、前将军李辅各统万人,恺围汉城,辅围乐城。会径过,西出阳安口,遣人祭诸葛亮之墓。使护军胡烈等行前,攻破关城,得库藏积谷。姜维自沓中还,至阴平,合集士众,欲赴关城。未到,闻其已破,退趣白水,与蜀将张翼、廖化等合守剑阁拒会。会移檄蜀将吏士民曰:

【译】司马昭因为蜀国大将姜维多次侵扰边境,想到蜀国地方狭小,百姓疲惫,势单力薄,想要大举出兵征讨蜀国。钟会也认为蜀国可以攻打,就预先共同筹划,考察地形,谈论形势。景元三年冬天,朝廷任命钟会为镇西将军,持符节督领关中各项军事事宜。司马昭下令青州、徐州、豫州、兖州、荆州、扬州等城都建造船只,又命令唐咨建造航海用的大船,为讨伐东吴作准备。景元四年秋天,朝廷下诏派邓艾、诸葛绪各统领各军三万多人,邓艾奔向甘松、沓中牵制姜维,诸葛绪进逼武街、桥头,断绝姜维的退路,钟会统率十几万军队,分别从斜谷、骆谷进入,先派牙门将许仪在前面开路,钟会在后面跟行,但出现桥塌,马腿陷落的状况,钟会就斩杀了许仪。许仪是许褚的儿子,曾对朝廷有功劳,尚且没有受到宽恕,各军将士得知后,没有不震惊耸动的。蜀国命令各城守军都不能与魏军交战,退回到汉城、乐城固守。魏兴太守刘钦向子午谷转移,各军沿着几条道路并行,到达汉中。蜀国监军王含守卫乐城,护军蒋斌守卫汉城,各率领五千士兵。钟会派护军荀恺、前将军李辅各率领一万多人马,荀恺围攻汉城,李辅围攻乐城。钟会率军直行,从阳安口出发,派人祭扫诸葛亮的坟墓。并派护军胡烈等人在军前开路,攻破了关城,得到城中府库的储备粮食。姜维从沓中回军,到了阴平,集合士兵百姓,想要奔赴关城。还没有到达,得知关城已被攻破,就退回到白水城,跟蜀国将领张翼、廖化等人共同戍守剑阁,抗击钟会,钟会向蜀国的将士百姓发布檄文说:

往者汉祚衰微,率土分崩,生民之命,几于泯灭。太祖武皇帝神武圣哲,拨乱反正,拯其将坠,造我区夏。高祖文皇帝应天顺民,受命践阼。烈祖明皇帝奕世重光,恢拓洪业。然江山之外,异政殊俗,率土齐民未蒙王化,此三祖所以顾怀遗恨也。今主上圣德钦明,绍隆前绪,宰辅忠肃明允,劬劳王室,布政垂惠而万邦协和,施德百蛮而肃慎致贡。悼彼巴蜀,独为匪民,愍此百姓,劳役未已。是以命授六师,龚行天罚,征西、雍州、镇西诸军,五道并进。古之行军,以仁为本,以义治之;王者之师,有征无战;故虞舜舞干戚而服有苗,周武有散财、发廪、表闾之义。今镇西奉辞衔命,摄统戎重,庶弘文告之训,以济元元之命,非欲穷武极战,以快一朝之政,故略陈安危之要,其敬听话言。

【译】从前汉代国势衰微,国家分崩离析,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中,太祖武皇帝曹操拨乱反正,拯救濒临颓危的百姓,恢复天下安宁。高祖文皇帝曹丕顺应天意,顺乎民心,登基称帝。烈祖明皇帝重光伟业,拓展功绩。但我疆域之外,有与我不同的政治和风俗,那里的天地百姓没有沐浴到浩荡的皇恩德泽。这是我们三位圣祖甚感遗憾的事。而今皇帝宽宏大量,要继承发扬前代的业绩;辅佐大臣忠心耿耿,效力皇室,安排政事,流惠百姓,所以各地得以调和一致。对那些少数民族施以圣德,他们都来归顺。可怜你们巴蜀士众,难道你们不是人民吗?同情那里的人民,他们服役终身,无休无止。因此命令大军,奉行天意,惩罚那些对朝廷有二心的人。征西将军、雍州刺史、镇西将军等率五路大兵,齐头并进。古代行军,以仁义作根本,以仁义治理军队。帝王的军队,有征无战。所以,虞舜修文教,有苗臣服;周武王灭掉商朝,分散鹿台的资财,打开矩桥的仓库,表彰商朝贤臣。而今镇西将军奉命征讨,统率大军,解救老百姓的生命,并不是炫耀武力,好大喜功,以光大当朝的政绩。所以在此为你们大略陈述一下安危,请敬听善意的劝告。

益州先主以命世英才,兴兵朔野,困踬冀、徐之郊,制命绍、布之手,太祖拯而济之,与隆大好。中更背违,弃同即异,诸葛孔明仍规秦川,姜伯约屡出陇右,劳动我边境,侵扰我氐、羌,方国家多故,未遑修九伐之征也。今边境乂清,方内无事,畜力待时,并兵一向,而巴蜀一州之众,分张守备,难以御天下之师。段谷、侯和沮伤之气,难以敌堂堂之陈。比年以来,曾无宁岁,征夫勤瘁,难以当子来之民。此皆诸贤所亲见也。蜀相壮见禽於秦,公孙述授首于汉,九州之险,是非一姓。此皆诸贤所备闻也。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规祸于未萌,是以微子去商,长为周宾,陈平背项,立功于汉。岂晏安鸩毒,怀禄而不变哉?今国朝隆天覆之恩,宰辅弘宽恕之德,先惠后诛,好生恶杀。往者吴将孙壹举众内附,位为上司,宠秩殊异。文钦、唐咨为国大害,叛主仇贼,还为戎首。咨困逼禽获,钦二子还降,皆将军、封侯;咨与闻国事。壹等穷踧归命,犹加盛宠,况巴蜀贤知见机而作者哉!诚能深鉴成败,邈然高蹈,投迹微子之踪,错身陈平之轨,则福同古人,庆流来裔,百姓士民,安堵旧业,农不易亩,巿不回肆,去累卵之危,就永安之福,岂不美与!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发,玉石皆碎,虽欲悔之,亦无及已。其详择利害,自求多福,各具宣布,咸使闻知。

【译】益州先主刘备以著名的雄才伟略,在原野起兵,被困在冀州、徐州的郊外,被袁绍、吕布牵制,我朝太祖武皇帝曹操援救了他,并与他关系密切。但中途违背约定,与太祖意见相左,诸葛亮还是驻守秦川,而姜伯约则多次出兵陇右,进犯我朝边境,侵扰我国氐、羌族百姓。正是国家变故多的时候,没有时间征讨。现在边境已经肃清,国内无事,正在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共同出兵,而巴蜀不过只有一个州的兵力,又分散守卫,难以抵抗朝廷大军。在段谷、侯和。已经挫伤他们的锐气,难以抵抗朝廷大军,近年以来巴蜀没有太平的年岁,士兵疲惫不堪,很难抵挡我朝协同一心的军队,这是众位贤人都能亲眼看到的。蜀国的丞相陈壮被秦捉拿,公孙述被吴汉所杀,天下的险要地区,并不是某一姓氏的统治者能长久控制的,这些也是你们所得知的。鲜明的人能在没有显露的时候遇见危险睿智的人,能在没有萌芽的时候防止灾祸。所以微子离开了商朝,是周朝长期的宾客,陈平背离了项羽,在汉朝立下功劳。你们偏安一隅,像饮下鸩毒一样,难道能只想用蜀国的愤怒而不改变吗?现在朝廷给予天大的恩德,大臣们怀着宽恕的仁德,先投降的人给予恩惠,后投降的被诛杀,但朝廷喜欢宽恕,厌恶杀戮。过去东吴的将领孙壹率队向朝廷归顺,结果被封为高官,恩宠和俸禄都很优异。文钦、唐咨是国家的大祸害,背叛主上,成为贼人首脑。唐咨在围困中被擒获,文钦的两个儿子投降,都被封为将军或公侯;唐咨还参与国事,孙壹等人穷途末路归顺朝廷,朝廷依然给予盛大的恩宠,更何况是巴蜀地区那些能预见时机的贤人们呢?如果能明察成败,远来投靠,追随微子的步伐,效仿陈平的做法,那福气就会和古人一样,也会给后人带来福分,百姓士人,安居旧业,农田不荒废,市场不更改,远离紧急的危险,造就长久的福分,这不也是一件美事吗?如果一朝之间苟且偷安,迷途却不知返,我朝大军一旦出军,那就会玉石皆碎,到时候即使想要后悔也来不及了,希望你们谨慎的选择其中的利害关系,自求多福,请互相转告,使大家都得知这个情况。”

(0)

相关推荐